【政策与解读】“三个不会变”:积极主动开放的诚意和决心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三个不会变”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如何理解“三个不会变”的深刻内涵?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晋平。
吸引外资逆势上涨,利用外资政策长期向好
“习近平主席关于‘三个不会变’的重要论述表明,我国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的方向,利用外资政策走向将继续向好并长期向好。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诚意和决心。”赵晋平说。
数据表明,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就,近十几年来吸引外资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逆势上涨:201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85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跨境投资最多的国家;2015年1-10月,中国利用外资实际增长8.6%。
“对中国投资信心来自哪里?除了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政策长期利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赵晋平分析,目前,三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从其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来看,工业增加值达到1/4左右,进出口额接近1/2,其研发和技术投入活动也成为国内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长期取得盈利,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成为全球的利润中心。
更加规范的市场,更加开放的大门
近几年,针对国内市场价格垄断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我国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反垄断调查和惩处力度,个别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也受到查处。
“这些案件都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受到处罚外资企业的数量仅分别占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查处价格垄断涉案企业数的10%和5%。”赵晋平指出,“事实证明,不存在针对外资企业的选择性执法,而且涉案外资企业对中国反垄断机构的查处是认账的。”
2008年“两税合一”改革,在整体下调内资企业所得税水平的基础上,取消了三资企业的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表面上降低了外资企业的收益预期,但实际上实现了内外资企业在同一税负水平上的公平竞争,是市场化改革进步的表现,受到熟悉市场竞争规则的外国投资者欢迎。
赵晋平告诉记者,统一税赋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在不断完善和向好的过程中,近几年在外资投资准入的开放,在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目前在上海等四个自贸区先行先试,未来将总结成功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三个不会变’展现中国开放发展理念,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积极营造中。”赵晋平强调。
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有利于中国和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
赵晋平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的体现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未来经济发展对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将会提出更高要求。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不仅仅是要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际上也对应了外商投资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只有符合政策、环境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投资才会具备良好的市场机遇。
赵晋平进一步分析说,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是质的提升,是有利于互利双赢的正确方向。过去存在的个别地区不计成本、不加选择的引资曾经带来高耗能产业集中、产业同构化等问题,既给引资方带来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又使投资者本身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不断修订,2015年最新版的目录,是我国制定的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行业指导政策,按照相关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效果和过去相比会有较大的提升。同时,与2014年版目录相比,在限制性措施方面有大幅度削减。
今年1月《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有望实现外资“三法”合一。中国的营商环境正在快速改善,外资准入的制度安排和利用外资政策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不断完善。
赵晋平强调,“三个不会变”是中国积极主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强烈信号,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提升国际化水平必须要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同时,中国吸引外资持续增长,对于提升跨国公司的投资信心、提升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重要作用,为跨国公司获得商业利益提供了巨大的渠道和平台。有利于稳定全球跨境投资的信心,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促进全球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