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华为跑了”背后的真问题
真要留住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就要真心关心所有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为他们营造公平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居住、生老病死、儿女上学分忧。
最近几天,一篇名为《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大意是说,华为终端公司去年已成东莞第一纳税大户,华为未来的发展重心可能会从深圳龙岗迁到东莞松山湖,深圳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华为方面随后回应:公司从未有计划将总部搬离深圳;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姑且不谈搬迁传闻的真假,先看看微信公号热文及部分华为员工的网帖吧——吐槽点主要集中在房价高、公共服务不到位、配套弱等问题上。其实,早在2002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万字长文,就曾关注部分大企业搬离深圳的现象,并对深圳的未来表达了担忧。尽管深圳后来用强势发展部分消弭了这些担忧,但站在新的发展关口,一些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一些思考并未过时,一些警钟还需要时时响起。
如何吸引来投资?如何留住企业?如何永续发展?如何永葆创业创造活力?如何保住竞争优势……这些恐怕不是深圳一座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比如,网络吐槽频繁涉及的城市房价问题,就不是深圳所独有的问题。一些城市管理者,把高房价看作城市进入“高端化”的标志,甚至以此为荣、沾沾自喜。岂不知,精打细算的企业对此并不买账,他们看到的是企业办公成本水涨船高、产品价格优势下降、员工生活负担显著增大,人才吸引力不断衰退。
“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前不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的问题,在深圳存在,在其他城市难道就不值得警醒和思考吗?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调整发展思路,不能被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所绑架。为居民提供“住得起”的居住产品,既是城市的责任,也是城市保持活力和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部搬迁传闻出来后,有媒体说“深圳很紧张”。作为超级企业、纳税大户,地方GDP和就业的重要“贡献者”,说当地紧张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深圳龙岗区早就提出了“服务华为”的口号。但是,如果只是担心华为跑掉,如果眼里只有华为,恰恰很可能就留不住华为。
一座有远见的城市,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她一定是有宽阔胸怀的,她提供公共服务时一定不会“看人下菜碟”。华为能从一个“烂棚棚”起家创业,逐渐发展成一家超级公司,与彼时深圳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密切相关。如果当年深圳只是为大公司服务,只围着几家大公司转,没有“放水养鱼”,没有为那些创业的小微公司推出良好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就肯定没有现在声名显赫的华为公司。
一座城市,真要留住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就要真心关心所有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为他们营造公平的生产生存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居住、生老病死、儿女上学分忧。而作为城市管理者,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时,不应该过分地区分“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应该太强调“高端人群”还是“低端人群”。一个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如果没有所谓的“低端”,哪来“高端”?即使从最功利的角度讲,离开了所谓的“低端”,谁来服务“高端”,“高端”如何生存发展?
提供公共服务,应该不分内外,不拒小微。如此,才能留住“华为”,乃至于“制造”出更多“华为”,吸引来更多的“华为”。
深圳如此,其他的城市也是如此。(易艳刚)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