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09.06.2018  09:42

——云南省地税局助推挂钩扶贫点嘎处村产业提质增效

 

嘎处村委会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黑山镇东部,辖13个村民小组,集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作为“挂包帮”单位,自2015年以来,云南省地税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云南省委精准脱贫工作决策部署,在嘎处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增收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工程,举全局之力发起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通过申请、考核、评定、公告等程序,2017年12月,嘎处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从落后迈向了先进。

2018年,是嘎处村实现脱贫出列后的第一年。如何精准施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扶上马,再送上一程”要求,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成为云南省地税局扶贫工作重点任务。近段时间以来,云南省地税局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在山核桃、茶叶、白芨等产业上下足“绣花”功夫,帮助脱贫群众谋划长远,建强产业,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到“打好”稳步迈进。

 

联合辽宁税专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保住“铁饭碗”。 嘎处茶叶清香甘醇,在绿春县小有名气。近年来,在云南省地税局的帮扶下,海拔1000米以上的卧马、作落角马、马鹿塘等村组,家家户户种茶卖茶过上了好日子。今年春节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茶叶出现了传染速度快、危害性极大的轮斑病,急坏当地茶农。云南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知情后,第一时间邀请农技人员实地查看,与前来开展“转走访”的省局机关干部一道,通过互联网,邀请普洱、临沧等地茶科所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开出诊疗“处方”。在村干部、农技人员的协同配合下,驻村工作队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ppt,集中村民开会,详细讲解,宣传动员,投入资金开展治病防病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有效控制住了茶叶病情。茶农激动地说:“保住了茶叶,就保住了我们的铁饭碗!”下一步,云南省地税局将持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发挥好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着力培育生态种植管护,规范采摘加工,实施科技兴茶。“我们要带领大山里的老乡‘触电’,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引来金凤凰,提升茶农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在增产的同时促进增收。”云南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员陈宇说。

 

         

与村民一起种植白芨

 

种好“摇钱树”。 自2010年始,云南省地税局在嘎处村推广种植山核桃,果树陆续挂果后,农户尝到了其较好经济收益的“甜头”。为使山核桃真正成为致富的“摇钱树”,今年2月,云南省地税局继续开展山核桃补种工作,向120户农户发放苗木5000余株。据云南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员林立群介绍,山核桃种植须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水源充足、背风向阳的地块。本轮补种采取茶园套种方式,在不减少主打产业茶叶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新增山核桃种植面积达500余亩,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为解决种植“技术贫穷”问题,云南省地税局专门邀请省林业科学院专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山核桃苗补种下地后,驻村工作队员分片包干,深入村寨,细致指导除草施肥、诱杀害虫,较好提高了苗木成活率。目前,嘎处村山核桃长势良好,种植面积近2000亩。“8年前种下的山核桃单株产量已达1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70元测算,每亩10株山核桃,每年能带来7000元的经济收入。再过两三年单株产量将超过15公斤,到时候,收入就更可观了。”就嘎处村山核桃种植情况,卧马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致富带头人李合斗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

 

         

进村验收牲畜养殖情况

 

鼓起“钱袋子”。 嘎处村下半山地处低海拔河谷地带,多数农户以种植橡胶为主。近年来,受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影响,村民稳定增收比较困难。为改变下半山产业结构单一现状,拓展“钱袋子”鼓起来的路径,在对当地土壤、气候进行充分调研、前期小范围试种基础上,今年,云南省地税局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在嘎处村种下白芨2万余株。5月10日一大早,云南省地税局驻村队员就与负责白芨种苗提供、产品收购的普洱昆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道忙碌起来,在地里开展现场教学,就选地、整地、定植、管理等为5个村组的种植户讲授演示,解答种植户提出的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经济效用等问题。“从田间地头的实战演练到室内的理论学习,大家对照资料,边听边记,互动频繁,非常认真!”驻村队员陈燕茹欣慰地说。经过一天的培训,参训农户对白及种植技术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掌握,对试种成功、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 驻省局扶贫工作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