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存在“真空地带” 不少“四点半课堂”举步维艰

03.06.2016  12:14

  

小朋友在“四点半课堂”上课。记者杜文蕾摄

日前,市民张女士打电话向桃源社区求助,说她女儿就在与家一路之隔的小学读一年级,因为女儿放学与家长下班在时间上有一个“真空地带”,希望社区能帮助她解决这个难题。其实,困扰这位妈妈的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上班族”家长。为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昆明很多社区都推出了“四点半课堂”学后托管服务。社区的初衷很好,可记者近日调查了昆明10个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后,发现近八成经营不善,只有两成运行良好。

现状 四个问题困扰“四点半课堂

在盘龙区联盟街道长寿路社区,这里的“四点半课堂”与“儿童之家”在同一间屋子办公。从2015年年底设立到现在,不管是到“儿童之家”还是“四点半课堂”的孩子都特别少,每周仅有4个左右。长寿路社区党委书记谌丽介绍,目前“四点半课堂”运行情况不好,除了场地受限外,还与资金缺乏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精力有限等因素有关。

在桃源社区和金星社区,“四点半课堂”虽然一直勉强运行到现在,也同样面临资金匮乏和场地受限的问题。桃源社区党委书记王芳介绍,桃源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在创办之初,主要是由社区党员志愿者中的5名退休教师主动承担辅导孩子功课的工作。“‘四点半课堂’主要依靠社区提供免费场地开展活动,但要在不足一百平方米的空间里辅导学生做作业、开展兴趣主题活动,根本不可能。”王芳认为,青少年本来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做完作业会到处乱跑、嬉闹,甚至打架,安全问题凸显。王芳感慨,社区运行“四点半课堂”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而在金星社区,“四点半课堂’最初全由社区主管运作。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社区资金缺乏,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在2013年,社区便把“四点半课堂”完全交给志愿者运作,从全公益变成了半公益,社区只起监督主管作用。金星社区党委书记苏琼芬说,目前负责金星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何德丽,是金星小学家委会秘书长,“她出于对教育公益事业的热爱,主动向社区提出申请,协助社区管理运作‘四点半课堂’。

在何德丽看来,“四点半课堂”的支出包括场地租金、水电费、饮用水、图书、活动用具以及辅导老师的报酬等。“而社区‘四点半课堂’是公益性的,没有收入,大部分靠政府和社会团体的捐赠。”何德丽表示,为了“四点半课堂”正常运行,她常常自掏腰包填补办公经费“窟窿”。

此外,志愿者流动性大和管理制度缺乏也严重影响着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健康发展。王芳表示,“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并不固定,有些还常常因为有事请假或耽搁。而且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安全制度、激励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协议问题等都是空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倘若学生在‘四点半课堂’上发生摔伤、跌伤等事故该怎么办?

总结昆明社区“四点半课堂”举步维艰的原因,大多面临着场地受限、资金匮乏、志愿者流动性大、孩子的安全责任谁来承担这4大问题。

调查 很多家长孩子都有需求

与“四点半课堂”举步维艰的运行现状相比,市民对其的需求热情却日渐高涨。

桃源社区以及金星社区是较早开展“四点半课堂”学后托管服务的社区。今年在金星小学上五年级的喻红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在读四年级时就被送到金星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喻红娟说,她每天去“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做完作业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跳舞、练字。“我很喜欢‘四点半课堂’,这里的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来到这里,我写作业的速度都比以前快了。

欧女士的孩子是金星小学一年级学生,今年3月,欧女士将他送到金星社区“四点半课堂”。欧女士说,社会上的商业托管班大部分不正规、收费也高,很多设在居民楼内的还存在安全、卫生等隐患。“而社区创办的‘四点半课堂’让父母能够省钱、安心和放心。

欧女士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现实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桃源、金星等社区也在尝试新路子。

从3月开始,桃源社区与公益组织——云南省阳光社会公益组织合作,继续开展“四点半课堂”服务。由社区提供场所和保证学生来源,阳光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辅导教师,即大学生志愿者。如今,每天都会有4个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孩子功课、带领孩子开展课外活动。桃源社区还会整合社区民生及文化工作方面的资金,来保证“四点半课堂”的运转。金星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在由何德丽负责后,也在积极整合联系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加入。何德丽介绍,金星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变为半公益化运作模式之后,针对有特殊需求(比如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针对性课业辅导)的家庭,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众多社区还表示,如果“四点半课堂”能得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得到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肯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