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撞上青春期 家长与子女如何沟通

11.01.2016  17:06

创意摄影 记者王远征

    如果家长不能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仅凭认识上的刻板印象对子女行为进行否定和批判,极易引发亲子冲突。

    初中生所处的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如何?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六省一市的两万名初中生和两万名初中生家长。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家长而言,“日常学习”仍高居家长对子女关注点的首位,占60.59%;然而对子女“情绪情感”的关注排倒数第二,仅占到21.84%。而初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满意度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国教科院有关课题组在北京、山东、广东、江西等六省一市,共发放近40000份问卷,涉及了北京、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六省一市的两万名初中生和两万名初中生家长。其中,逾九成家长属于60后和70后。

    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同时,初中生家长则已步入中年,面临来自生理、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危机”,“青春期遇上中年期”的独特结合导致了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呈现出特有的面貌。专家指出,初中生家长必须顺应并适应子女的青春期变化,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理解并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有利于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孩子说不了几句就开始烦

    青春期的孩子什么样儿?叛逆、冲动、不好沟通……这些可能是人们给他们打上的标签。周女士今年四十多岁了,有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她正在经历着一个青春期孩子可能发生的一切。“自从上了初中,我就发现他逐渐开始‘不听话’了,什么事都爱跟我们反着来,而且不爱和我们说话,有时说不了几句就开始烦。”在周女士看来,儿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乖巧懂事,“我还发觉他有早恋倾向,回家就抱着pad和别人聊天。

    周女士说,自己也曾试着和儿子多交流,但感觉儿子并不领情,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孩子爸爸是单位部门领导,比较忙,和孩子沟通不算多,主要是我照顾孩子。”周女士坦言,自己工作也比较忙,又要照顾家庭,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与孩子拌嘴、吵架也是常有的事。

     成长中的波动不宜贴标签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指出,从生理上看,初中生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急剧变化,表现为身体形态的变化、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从心理上看,初中生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更强,迫切希望成人社会认同他们的自主性,并试图脱离家长的控制,但他们在心智上的青涩、经验上的贫乏、经济和情感上对家长及家庭的依赖,使得他们内心常处于矛盾困扰和冲突状态;从社会关系上看,初中生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与同伴交往,且同伴影响力日趋增大。

    “与此同时,初中生家长多已步入中年。”张敬培说,在家长的认知方面,一提到青春期,就会用“叛逆、令人头疼、早恋、不好沟通”等流行标签加以描述。其实,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初中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波动是成长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如果家长不能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仅凭认识上的刻板印象对子女行为进行否定和批判,极易引发亲子冲突。

     心灵陪伴应重于物质养育

    “所以,对初中生家长而言,必须顺应并适应子女的这种青春期变化,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张敬培指出,从子女需求上看,初中生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是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心灵沟通。因此,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则需要逐渐凸显。

    “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最大特点是青春期的家庭教育,而青春期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理解和尊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就像奠定基础一样,小学阶段需要更亲密也更严格的教育;孩子升入初中一个突出的心理变化是成人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无论什么教育都可能失败。

    在这次调查中,初中生的家长在亲子沟通、夫妻关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