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力争2020年新增6万高技能人才
近日,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昆明市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技工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6万人,总量达到30万人。
《意见》明确,到2020年,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以高层次创新技能人才为引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拔尖技能水平、精湛技巧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突出工作贡献,在本行业领域中创新创造能力强,引领示范作用大的一线创新技能人才和后备技能人才1000名。建立完善首席技师制度,分批选拔认定100名首席技师及名匠,组建扶持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名匠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等100个,传承培育工匠精神。围绕“188”重点产业举办不少于50场次技能竞赛,选拔100名以上技术状元,培养500名技术能手。建立适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开发制订15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万人(含技能培训4万人)。探索非全日制技工教育,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推进昆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建立1所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昆明技师学院。
《意见》提出,要着力实施技能振兴计划。构建新型职业培训模式,建立涵盖培训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的昆明市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体系,逐步建立劳动者终身培训制度。鼓励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对通过发明创造、技术创新获取专利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发明专利5000元/项、实用新型专利1000元/项、外观设计专利1000元/项、著作权2000元/项的奖励。拓宽技能竞赛选拔途径,每年围绕“188”重点产业举办不少于10场次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可破格晋升相应等级职业资格,竞赛冠军符合条件的可授予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对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选手分别给予个人5000元—5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加强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对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工作室的,分别给予10万元和8万元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对由昆明市推荐评选获得国家级、省级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分别给予个人3万元和1万元奖励。加大市级名师名匠工作室扶持力度,建设期内的工作室每年给予5万元的建设经费,设立工作室的单位按照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任期内的名匠给予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助。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构建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优化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设置,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鼓励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能人才在落户、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着力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积极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平台,对有意愿提升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至少开展一次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鼓励技能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发挥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双主体”作用,建立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培养模式,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创新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放宽“188”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准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引才引智计划,引导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设立特聘岗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面向国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我市急需和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对引进技师、高级技师的企业,按每人5000元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
促进现代技工教育发展,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昆明技师学院,实现在校生6000人以上规模,其中高级工及预备技师培养规模达到在校生的80%以上。依托“188”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昆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以企业、技工院校为平台建成专业实训基地。创新技工院校办学模式,积极试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研一体化办学,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推广技工院校自办企业和实习工厂模式;支持技工院校将学生输送给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师带徒”培养;创新技工院校招收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非全日制学习及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合理构建技工教育专业体系,按照昆明市“188”重点产业和“健康昆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应用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创立相关专业课程,引进新技术、技能师资,形成紧随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
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 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