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圆农民“安居梦” 五年内消灭250万户整体性危房
中新网普洱7月30日电 (记者 张丹)“确保云南省在2015年至2019年完成250万户左右整体性(D级)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拥有好环境、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30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推进会上,面对住建部主要领导和云南省众多厅局、州市主要官员“立下军令状”,并给全省16个州市和各相关部门明确任务。
云南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居全国首位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介绍说,今年国家下达给云南省4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位列全国第一,并补助资金逾38亿元。
云南省是一个边疆、山区、民族、贫困、灾害频发的省份,93个县(市、区)为贫困地区,居全国首位;全省因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接近全国大陆的1/2。目前,全省已录入信息系统的农村危房仍有500万户左右,其中整体性(D级)危房250万户左右,局部性(C级)危房250万户左右。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明确要求云南全面提高农村民房抵御地震灾害能力,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
为此,云南省年初就确定召开农村危房改造专题会议,并做了充分准备,所有考察点也由省委书记李纪恒考察后选定,《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2015—2019年)》也正在积极编制过程中。
推进会上,李纪恒明确提出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目标:确保2015—2019年,全省平均每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0万户左右,5年共完成250万户左右整体性(D级)危房改造,当年任务要当年完成;2019年基本完成全省改造任务;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地震活跃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等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未停止脚步。2003年云南启动了茅草房、杈杈房改造等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2007年启动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009年国家对云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6年里,全省已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8万户,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投资1300亿元。各地按照住建部门标准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房屋,在近年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
楚雄州2008年“8·30”、2009年“7·09”和2010年“2·25”、2014年“5·07”地震发生后,对因地震造成的受损民房进行逐户核实、评估定级,无房屋倒损的情况。2014年鲁甸地震中,鲁甸县与巧家县已改造的3万户农房中倒塌的仅为0.3%,受损的占2.3%,抗震防灾能力大大增强。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云南民族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民俗风情、民居特色有所不同,”李纪恒强调,要把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要求,让每一个聚居点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李纪恒指出,在因地制宜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提高房屋防抗灾害能力的同时,要对农房建筑式样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坚决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的“兵营式、排排房”,不搞单调呆板的“豆腐块、火柴盒”。
在这方面云南省已不乏成功案例。原汁原味的钢结构木质吊脚楼、精美的纯手工民族工艺品、佤族特色美食……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十组原本只是一个佤族聚居的直过村落,但通过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现已成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试点村。
2014年底,博航十组42户全部搬进佤族风情浓郁的新居,过起了传统“男耕女织”的生活,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人们仍然务农,女人们则发展手工业、开起农家乐,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新居卫生间、厨房入户,垃圾池等公共设施的配套,也彻底改变了村民们原本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云南省省长陈豪表示,云南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仅要团结,更要着眼于进步。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同时,要做村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扶持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针对危房改造中普遍存在的农户自筹资金困难问题,云南省副省长丁绍祥介绍说,云南省已经争取到人民银行、农信社与国开行每年共计100余亿元的优惠贷款,可保证每户至少享受2万元优惠贷款,政府贴息后农户只需付2%的利息,为农户自筹资金找到了出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生活条件怎么样,重点看住房。”李纪恒表示,云南省将不遗余力地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全省4700多万各族群众共同奔小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