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建成20万亩高稳产农田

27.10.2014  10:27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小林)“这整片田大路、小路相通相连,三轮车直接可以骑到田边,栽种、收获方便多啦。”对于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惠,陆良县三岔河镇万庆村农民李小苟难掩心中喜悦。

  近年来,陆良县以列入“全国基本农田整理示范县”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动态监测试点县”为契机,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相继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近20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陆良是一个农业大县,被誉为“滇东粮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多地少的中枢、马街、三岔河、板桥等坝区乡(镇、街道)农业生产普遍面临着连片耕地被分割、有水利“大动脉”却缺沟渠“毛细血管”、有农业机械却无道路行驶的被动局面,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此,该县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全面推进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

  2008年以来,该县共完成土地整治项目8个,完成建设规模16.87万亩,新增耕地1.75万亩,累计完成投资3.21亿元。此外,该县还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共完成土地整治10.54万亩,完成投资1.73亿元。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个,完成建设规模3.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8个,完成建设规模2.55万亩。

  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县累计在6个乡(镇、街道)完成投资近5亿元,涉及20余个项目,相继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近20万亩,彻底改变了原有农田“大雨涝灾,小雨渍灾,无雨旱灾”的状况,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近几年,项目区新增桑园3万亩,亩均产值5000元;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3.5 万亩,亩均收入2万元,年产值7亿元;种植优质红提1.5万亩,年产值3亿元。同时,通过实施项目,科学规划,打通了整个项目区内的排灌体系,使大部分有条件的项目区实现了自流灌溉与排涝,直接减少了每年老百姓的电费负担。2011年实施的三岔河镇土地整理项目,在整理前,赵家沟村委会每年提水电费需30万元,且每次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水田灌溉。项目完成后,当年提灌电费仅为10多万元,直接减少了2/3的电费,仅用了3天就完成了整个放水过程。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显著改善,还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步伐,不仅吸引了云南神农集团、云南港峰农业发展公司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进驻,而且刺激了本地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350多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该县共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3.3万余份,流转土地9.2万余亩,农民除获得了每亩1200元至1800元不等的土地租赁收入外,还实现了就近就地打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变成了不出家门不出乡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