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一般读者老龄化 昆明公共图书馆是不是该升级了
图书馆阅读室里以老年人居多。 记者杨艳辉摄
如果没有“世界读书日”这个节点,已经习惯了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阅读”的人们,还有几个能想起身边的公共图书馆?借阅环境一般,不能带饮料、零食进入,凳子硬邦邦的,读者入馆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读者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公共图书馆里,借到一本崭新的书籍并非难事,但要借到一本合乎心意、想要阅读的书籍,却没有那么容易。
现状:入馆人数下滑 读者老龄化
昨日下午2点半,环城东路,昆明市图书馆门口的24小时图书馆冷冷清清。据旁边的商户说,只有在晚上8点左右,图书馆关门之后,这个长得像自助银行的24小时图书馆才会偶尔有人进去还书。
原因很简单,入馆借书的人,在变少。
来自昆明市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少数据都在下滑:2015年,全馆藏书共计98.5万册,接待借阅读者49.19万人次,同比增加0.1%,借阅书刊176.14万册次,同比减少17%;借书刊读者10.74万人次,同比减少27.9%;借出书刊31.04万册次,同比减少24.3%;借阅率为178.82%,而2014年,借阅率为240%。
为提高图书利用率,市图书馆也在采取各种各样的做法。比如建设分馆、开设图书流通点、社区阅览室,让昆明人能在更近的地方方便地借阅书籍。但客观来讲,效果不算理想。
开设电子图书馆似乎是条好路子。然而即便开设了手机图书馆,眼下,“昆明图书馆”手机APP里也只有5万册电子书籍,短期内,这个数字并不会有太大变动,“我们的所有电子书资源都是向一家企业购买的,但适合手机看的电子书资源比较少,因为格式转换比较困难。但供给电脑端看的书籍资源会相对多一些。”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仅是入馆借阅人数下降,读者老龄化也是个问题。“在2015年接待的21万人次中,近七成都是老年人。”五华区图书馆馆长周赤东介绍。这个区级公共图书馆位于东寺街上的主城核心位置,收藏有30多万册图书,然而却与其他许多公共图书馆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来借书的多是老年人,只有寒暑假小孩子会过来做假期作业。在昆明市图书馆,阅览室、电子借阅室里,白发苍苍的老年读者也占了多数。
问题:环境不好 想改变缺政策
除了借阅服务,每逢周末节假日,包括昆明市图书馆、五华区图书馆等在内的多家公共图书馆也都会推出公益讲座、艺术展览等多元服务。但参与到其中的市民并不多。
许多70、80、90后昆明人更是表示,图书馆“存在感”太弱。尽管公共图书馆就在家门口,但会前往公共图书馆借阅的市民并不多。
“与咖啡馆或是小清新的书店相比,图书馆环境、氛围都太差了,买不到咖啡,没有小餐,座椅也不舒服,就像坐在自习室里读书一样,一点都不放松。人性化设置方面不够。”市民张芊说。出生于1989年的她,喜欢在周末约上朋友到文林街片区泡咖啡馆,看书、小声聊天。“一是环境不好,四周都是老人,要不就是动来动去的小孩子,而且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实在有限,每个图书馆之间的特色也不明显。我想看稍微专业或是先锋一点的书籍都没有。”市民魏巍说。
“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提供我们需要的书籍、舒服的阅读环境,那还不如把买书的经费发给我们或者是单位上,让我们自己去挑选。”市民王茜表示。
事实上,公共图书馆看着不断下滑的借阅量、年纪越来越大的读者群,也是非常头疼。他们也想要引入咖啡店等社会资金来提升公共图书馆环境、服务。
“但2011年,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曾要求,各地要维护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公益性质,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这让我们很难开展工作,我们去年底做读者会的时候了解到,许多读者都希望开展图书馆咖啡店,图书馆 甜品店、图书馆画廊等这样舒服休憩的地方。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或者办法说可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试着去做。”周赤东表示。
动态
开放高校图书馆?
昆明高校还没准备好
近日,国家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针对近年来社会要求高校开放图书馆资源的呼声,首次提出“可开展面向社会服务”,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初听此消息的诸多昆明人都对昆明高校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充满了期待。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包括云大在内的诸多高校,短期内并没有向公众开放图书馆借阅的计划。
“作为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云大一家,我们的主要功能还是为老师、学生服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这才是我们的主业,在干好主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谈面向社会公共服务。当然,我们未来也会考虑逐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东红表示。眼下,云大呈贡校区的图书馆已经投入试运行,这是全省单体建筑规模最大图书馆,但短期内不会向公众开放借阅。“学术讲座、公益活动这些我们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借阅方面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果市民有特殊情况需要借阅云大书籍,可以开着单位的介绍函、带上身份证来学校办理借阅手续。”李东红介绍。
据介绍,各高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特色,比如云大民族史、边疆史类书籍众多;云南师大图书馆建有多个特藏书库,“古籍特藏室”专藏古籍文献6万余册;昆明大学的特色是专门收藏以旅游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昆明理工大学以理工类书籍为主,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类书籍、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类书籍、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的农林类书籍等,都是其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
然而,市民想要借阅这些高校图书馆的书籍都不容易。如果不外借,是否可以考虑将数字资源对市民开放?答案眼下也是否定的。尽管多家高校目前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但只有在校内IP地址才能点击进入。
记者 李双双(昆明日报)
随评
提升服务破困局
大海
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公益设施,公共图书馆从其诞生之初,就承担着传递文献信息、整理文献秩序、进行社会教育、传承文化遗产四大社会职能,其中与社会公众联系最紧密的就是社会教育职能。过去,由于社会信息资源相对贫乏,人们获取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就成为人们掌握信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换句话说,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阶段,馆方即使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文献数量和整理文献秩序上,对读者到馆率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出版资源的极大丰富、家庭网络的日渐普及,使用简便廉价舒适的方式获取信息与教育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公共图书馆在猝不及防之中就从“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可以说,当前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其根源来自于传统公共图书馆运营方式与人们新型生活观念与方式的冲突与脱节。
需要看到的是,新时代在大大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优质信息和优质信息服务的需求意愿。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公共图书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只要找准定位、立足服务、创新举措,在做实公益性社会职能上多动脑筋,未来就一定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公共图书馆要突破困局,需要在理念定位上下工夫。作为一项公益性设施,公共图书馆由政府投资管理,很容易出现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运营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离群众的需求越来越远。要克服这一倾向,需要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和公众的宗旨意识,牢牢立足于公益性服务机构这一职能定位,这样才能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打下牢固的思想理念基础。
此外,更需要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工夫。在城市里,一个图书馆能不能吸引读者,可以从3项核心竞争力去打量,第一个是拥有、提供文献和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个是服务项目的多寡及其服务水平;第三个是图书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还要善于借助实体和网络两个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吸引各类的读者,使服务更精准化,以此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