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一揽子外贸稳增长举措 减税费等方案成型

25.12.2015  17:42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面对今年以来异常严峻的外贸形势,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一揽子外贸稳增长的举措,涉及出口退税、减轻外贸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便利化等,有望在春节前推出。此外,关于鼓励跨境电商、推广新型商业模式、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等的政策已经成型,也有望在近期落地。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也遭遇了“最冷一年”,困难形势30多年来罕见。从外贸数据来看,出口在前11个月中有9个月负增长,进口连续13个月下降并可能创下改革开放以来全年进口最大跌幅。
  “对于外贸来说,最关键的,一头是需求,一头是竞争力。”商务部人士告诉记者,没有需求,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同样,在需求下滑、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品没有竞争力也就不会有市场。
  而需求主要是外生变量,全球环境普遍不好,我国难以独善其身,这部分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政策的制定主要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事实上,今年以来出台的外贸政策也多是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创造好的环境。
  今年可谓是外贸政策最密出台年。记者梳理发现,年内中央文件有10余份涉及外贸发展,平均下来每个月几乎都有关于外贸的政策发布,涉及稳定外贸增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口岸开放、理顺出口退税机制等方面。
  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记者了解到,该意见全文有望在近期下发。
  今年以来,国内投资放缓、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交织,让出口企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出口企业反映,有些政策仍未落实到位。“出口退税还存在没有退到位的,税费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便利化也仍有空间。因此下一步政策重点是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强调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相关人士指出。
  海关总署署长于广州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以来,海关着力在落实“三互”大通关、改进口岸工作,全力推进一体化通关改革,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等方面释放改革红利。
  “下一步要在支持进出口、稳增长方面出实招、动真格。”他透露,一是落实“三互”大通关建设,推动建立全国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探索“互联网+易通关、制度通关”等改革;二是加大对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外贸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业态、新型商务模式的发展;三是要着力服务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创新口岸开放管理体制,支持内陆、沿海区域的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四是要着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开展关税研究,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的收费。
  这些部署也正是基于海关对当前及明年外贸形势的研判。于广州表示,今年外贸形势困难主要是受全球经济持续不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低迷的影响,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得传统优势削弱。此外,价格因素也是拉低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影响进口11.2个百分点,影响出口0.7个百分点。
  不过,他也强调,我国进出口总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总市场的份额也在继续提升,跨境电商、旅游购物、市场采购等新兴业态逐步形成,“优进优出”迈出步伐。
  展望明年,于广州表示,虽然面临很多困难,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是“只要大家努力,还是能够取得新的成绩的。”
  商务部外贸形势报告预计,只要外贸政策有力得当、企业主动调整转型,2016年中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全球贸易增速,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将稳中有升。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也表示,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我国传统竞争优势进一步弱化、贸易摩擦有所加剧等依然是我国外贸增长面临的主要困难。明年外贸开始步入政策落实年,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有利于缓解外贸困难,在低基数的背景下,积极因素有望带动外贸走出谷底。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外贸已经连续4年处于个位数增长甚至更低的区间,我国外贸已经步入新常态。出现这一局面,有外部环境不利的因素,也与中国竞争优势转换、外贸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有关。而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调整,都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不能指望政策扭转外贸增速下滑的大趋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