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推中华经济圈全面发展
中评社3月15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助推中华经济圈全面发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就地缘结构而言,中华经济圈主要指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两岸四地构成了中华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而东南亚地区则成为中华经济圈核心的延伸地域。
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周边地区纷纷回应。而作为中华经济圈核心的两岸四地从多个方面积极融入,东南亚地区与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中华经济圈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共同特征,而汉语则成为中华经济圈联系的纽带。台港澳地区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凭藉各自优势,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正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而“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两岸四地的联动发展,更离不开沿线东南亚地区的回应与支援。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两岸四地共同推进,促进中华经济圈的融合与繁荣。
一、“一带一路”促进中华经济圈经济融合进程
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东盟为重要支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连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进而实现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的长期发展目标。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大陆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两岸四地主动联动,积极融入。而东南亚亦成为大陆相关省区的重点对接方向。东盟十国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与大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人文联系,经贸往来密切,也是大陆沿海省份走出去的重点区域。沿海各省以加快与东盟十国的深度合作为重点。增强海上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双赢。
目前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均已实施。在此基础上,两岸四地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同时,应发挥华侨华人资源和文化认同等优势,深化与东盟地区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文化、旅游的人文交流,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要纽带,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深化青年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友好交流,拓展民俗、宗教等民间交流往来。
广东自贸区与港澳地区深度融合,而福建自贸区立足对台自由贸易。广东、天津和福建成为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以港口为枢纽,打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太平洋,连贯欧亚大陆。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连接两岸三地,是中国距东南亚、西安、东非、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与台湾仅一海相隔,福建省提出以厦门、漳州、泉州、福州为四大支点,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和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积极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而东南亚地区成为福建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福建省将加快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重点推进厦门新机场建设,增开至东南亚、南亚等国际航线等。加快建设宁波至东莞、莆田至炎陵、漳州至梅州等高速公路。
凭藉独特优势的海上交通方式,福建将不断完善旅游措施,另外还将开通两岸四地游艇航线。这些措施除了推动福建人赴台游,鼓励赴台旅游,包括提供办证便利,还积极吸引更多外省游客经闽入台游,使福建成为入台的中间站。
与港澳毗邻的广东省,同时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正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广州成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广东省发改委拟把“加快西江、北江黄金水道扩能升级,推进江海联运,支持广州港与21个友好关系港口建立海上港口联盟”等建议纳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积极利用临海优势,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港口枢纽功能,加快推进海上通道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粤港澳自贸区和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建设。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但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挑战。而“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广东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凭藉与港澳毗邻的天然优势,促成一批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与旅游文化合作项目,打造一批有利于稳定外贸增长的新平台,推动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优化广东贸易结构,为广东加快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广东省积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互联互通,并启动和实施“南海战略”,与国家的南海大战略对接,构建东盟“10+1”合作的海上通道,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南海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经营、市场相对接,实现有效整合。
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大通道,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推动广东的投资体制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与世界经济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扩大广东在东盟及沿线其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与越南隔海相望的海南省紧紧围绕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两大国家定位,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战略支点。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战略方案,加快建设“岛上海南”,重点以海口、三亚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以提升海口、三亚作为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同时,加快建设“海上海南”,全力推进三沙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保障、远洋捕捞、海上旅游等特色海洋经济。
浙江省积极完善省内港口联盟建设,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龙头作用,带动嘉兴、温州、台州等南北两翼港口快速发展,推进全省港口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增强浙江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两岸四地资源互补性较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技术合作存在着较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港澳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两岸四地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大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两岸四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点加强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环保、科研、搜救及渔业等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同时,两岸四地积极推动区域间的金融合作;不断完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功能,有效推进两岸四地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积极利用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扩大与东盟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发挥好中国—东盟银联体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基金的作用,继续推动中国政府设立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政府应继续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提供融资保障与结算平台,加强两岸四地与东盟各国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
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由于各自发展不平衡,且多数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借力中国发展势头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如: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最近就指出中国政府欢迎马来西亚在麻六甲打造一座国际水准的港口,加强马中两国经济合作并配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商机,发展区域经济。不只是麻六甲港口,连槟城、巴生和关丹港口的周边地区,都有望获得全面发展。
二、“一带一路”有效推动中华经济圈政治互动进程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两岸四地的经济融合,而且还有助于中华经济圈政治稳定与安全。中国中央政府应继续夯实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增强战略互信,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继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
华侨华人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基础最牢、覆盖最广、效果最好的平台。华商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一个商业群体,文化纽带、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商业联系,已经成为他们在全球商业战场上制胜的法宝。
两岸四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团结海外华人,充分调动海外华人的积极性,扩大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基础,积极推动以文化交流为主要载体的民间交往,大力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周边稳定与繁荣。积极宣传、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有利于华侨华人和中国实现双赢。
在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不仅数量多,而且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据估算,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分布在东盟各国,是所在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用好华侨华人资源,积极通过当地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向所在国社会解释好“一带一路”的正面效应,充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在异域的群众基础。发挥好两岸四地侨乡的引领作用,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及财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利用海外华人群体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深化联系,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品质。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与东南亚相关国家一道积极维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
两岸四地应继续充分发挥华侨华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华人、华侨和华商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桥梁”。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华商经济自身转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两岸四地和华侨华商不断密切合作,进一步助推当地产业梯度转移与转型升级。多年以来,东南亚华商及港澳台同胞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和资本布局。若能依据比较优势,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来实现多赢,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带来成效,进而提升区域产业链,特别是亚洲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优势地位。
而且,两岸四地和华侨华商深化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华商企业与具有丰富海外工程承包经验的中国企业联合,在高铁、公路、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不仅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同时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资本收益。
两岸四地和华侨华商密切合作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方面功不可没。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人民币成为在东盟地位仅次于美元的货币,而东南亚成为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发挥华商金融桥梁和管道作用,建设华商银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有助于东南亚地区经贸发展与金融的稳定,从而为东道国的政治发展与稳定创造扎实的经济基础。
两岸四地和华侨华商在海洋经济开发方面不断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依靠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坚实基础以及广泛人脉网路,通过参与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与友好关系,为区域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条件。借助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力量,使其成为中国公共外交及国际形象的重要宣传者、参与者、建构者和维护者,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两岸四地和华侨华商密切合作,进一步构建科技与智力支撑网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新发展思路、科技和智力支撑。两岸四地和东南亚地区拥有众多华侨华人科技精英、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有助于有效配置区域智力资源,实现与科技和资本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进程中,中国倡议构建的亚太自贸区和亚投行等机制以开放性与包容性为特征,在道义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东南亚企业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在互利共赢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了当地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两岸四地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融合程度越高,不仅经济效益越高,而且收获的政治效果也越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非要取代东南亚已经存在的一些组织和机制,而是要贯穿这些组织,在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东盟主导机制框架内,强化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稳固和推动区域政治现代化进程。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人民友好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确立新开放观,不断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以“侨牌”和“文化牌”为抓手,利用岭南文化在东盟各国深厚渊源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与人文软实力优势。两岸四地特别是大陆沿海省区应不断加大支持各类民间团体开展各种民间交往的力度,促进两岸四地文化交流,鼓励创作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书画、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舞蹈、音乐等作品,积极策划组织大型舞台作品和影视作品、专题片,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及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扩大“一带一路”文化海外行活动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经济领域,包括投资建厂和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网、通讯网、油气管网等互联互通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因为,“一带一路”主要是在经济落后地区推进经济发展,涉及的国家多,整体实施难度大于马歇尔计划。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沿线国的经济发展,而其中所蕴含的经济风险乃至政治风险都远远超过了“马歇尔计划”。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以经济合作为重心,致力于互联互通、投资金融与人文交流,并不涉及政治安全合作。但“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需要规避政治风险,必须考虑和评估在实施进程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到东南亚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对东南亚某些国家政局稳定性事先进行充分评估,加强对相关国家政治、社会、宗教、国情的长期跟踪研究,并定期发布“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指数”。认真做好政治风险评估,充分研判其国内不同利益冲突可能引发的政局动荡以及当地不同民族与宗教潜在的冲突与内乱,避免中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同时,应对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进行法律教育,使其熟悉和知晓当地法律制度,认真研究当地法治、监管力度、企业经营活动等领域的法律规章。认真做好中资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生态环境的评估,避免投资风险。还要充分估计到东道国官员腐败行为影响中资企业无法按照国际惯例市场规则进行公平交易等问题,防范潜在的政治风险。
三、“一带一路”进一步密切中华经济圈安全协作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也涉及地区的安全格局重构问题,对于整个中华经济圈的扩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延伸发挥重大示范作用,也使台湾和港澳地区的经济重新找到自己的新方向和突破口。
“一带一路”进一步密切中华经济圈安全协作,两岸四地在“一带一路”推进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借助于“一带一路”,中国可进一步同东南亚各国在双边和地区组织框架内加强互信、深化合作,合力打击“三股势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两岸四地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严厉打击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还应完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机制,深化防灾救灾、网路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执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宣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共同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
从客观效果上看,“一带一路”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两岸四地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得到沿线东南亚国家的支援。同时也应尽可能消除他们对中国崛起的安全疑虑和经济上的顾虑以及担心中国大型专案对当地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副作用。
中国应积极利用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影响力增强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认识并尊重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差异性。增加东南亚华侨华人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分子。充分调动东南亚华侨华人作为中外沟通桥梁和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为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中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在东南亚落户生根增信释疑。充分发挥东南亚华侨华人在维护中国海外利益方面的作用,以反对和遏制海外分裂势力,协助化解外交僵局,维护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日趋强势的立场也会使东南亚国家更感不安。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的是经济合作,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一脉相承,并非军事扩张,两岸四地应加强媒体宣传力度,避免将“一带一路”战略地缘政治化、军事化和战略化,更不能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
“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一带一路”并不具备对周边及欧亚大陆扩张性质。
东盟各国愿意打造东盟—中国未来关系新的“钻石十年”,推进东盟—中国关系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深化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援并愿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但是,南海局势的紧张将成为阻碍中国—东盟共建“一路”的重大障碍,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仍心存疑虑,中国提出的相关合作专案缺乏详细与具体的方案,相关资讯也缺乏某些透明度。中国提出的南海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的实质性进展不大等已成为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心存疑虑的主要方面。而且,尽管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总体良好,双边高层互访、民间人员互动、经济往来日益提升,但是“信任赤字”、南中国海争端以及大国力量介入等成为阻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中国政府应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使“一带一路”建设更符合东南亚沿线国家的需求,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稳定和促进东南亚沿线国家安全的“催化剂”。
来源:中评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