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幸福时代”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19日电 (记者 伍晓阳)90多岁的独龙族老人肯国芳,坐在她家新房子前,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通过翻译回答记者的提问。眼前熟悉的家乡,越来越让她感到陌生,因为一切变化太快。从小过着贫苦生活的老人感慨道:“独龙族现在的生活最好过啦!”
老人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这里是我国独龙族主要的聚居地,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极度滞后。近年来,云南筹集13亿余元对独龙江乡、独龙族进行整体帮扶,使独龙族迎来了千年未有的“幸福时代”。
彻底告别与世隔绝
滇西边境,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有一条河叫独龙江,河谷地带是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我国独龙族约7000人,其中4300多人生活于此。
解放初期,独龙江乡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采集渔猎为生的生活。目前,当地仍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巍巍高黎贡山,阻隔了独龙族与外界的联系。曾在贡山县工作多年的怒江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稳宜金,向记者讲述了独龙江乡的“交通史”:
最早的时候没有路,从县城到乡里要翻山越岭走7天。
1964年,政府修通了一条人马驿道,像脐带一样把县城和独龙江连了起来。每年开山季节,马帮将盐巴、药品等物资输送进独龙江,要走2天。
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通车,从县城到乡政府96公里,越野车最少要走6个多小时,轿车根本开不进去,而且每年仍有半年大雪封山。
近日记者走进独龙江乡,高黎贡山隧道正在扫尾施工,从县城到乡上只用2个多小时。隧道贯通后,独龙江乡彻底告别了半年与世隔绝的历史。
今年4月23日,高黎贡山隧道贯通不久,一场生命接力就穿过隧道,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5岁的独龙族女童普艳芳在烤火时不幸烧伤,通过各方协力,她被及时送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目前康复良好。
一条公路,拉近了独龙江与世界的距离,承载了独龙江对未来的希望。
小康路上决不掉队
2010年以来,云南筹集逾13亿元,实施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和生态保护6大工程,帮助独龙族群众跨越发展。
“以前很苦,住的是茅草房,没有衣服穿,吃也吃不饱,晚上冷就围着火塘睡觉。”独龙江乡孔当村普卡旺小组的老人兰桂芳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住进了安居房,吃穿不愁,每户还有一栋旅游接待房,生活有了天壤之别。
“你看到的河谷两边森林下面,全都种满了草果。”在独龙江乡巴坡村,村委会主任王世荣得意地说。草果是当地最主要的产业,全村已种植1万多亩,去年2000亩挂果,人均就增收了1000元。此外,村民还养独龙鸡、养蜜蜂,“现在的政策真好,蜂蜜被黑熊偷吃了,政府还给我们补偿”。
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介绍,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5年的整体扶持,独龙江乡在物质层面实现了三个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县城的80公里柏油路和乡内60公里柏油路基本完工,26个居民点集中到了公路沿线,彻底告别了大雪封山历史。
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乡1068户4350人,每户一栋安居房,彻底告别了昏暗、潮湿、狭小的茅草房和杈杈房,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经济收入明显改善,以草果、重楼、花椒和独龙牛、独龙鸡等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初具规模,独龙族人第一次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经济收入。
加快融入现代文明
进独龙江的路上,媒体同行们还在议论:独龙江网络信号可能不好。到了才发现,独龙江已经开通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一点都不比外面差。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成为独龙族群众加快融入现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多年前,独龙江乡还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那时有的村组通知开会,要提前10多天挨家挨户通知。后来乡政府想了一个办法,给村组干部发专门通知开会的炸药,紧急会议炸两响,一般会议炸一响。
2004年10月1日,独龙江第一次开通了移动电话。但是直到2009年5月底以前,最多只能容纳18部手机同时通话,多了就打不通。
如今,独龙江开通了电话、宽带、3G和4G通信系统,与外部世界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独龙族群众告别了封闭的环境,与外界交流不断增多。
加快融入现代文明,还需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在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校长李雪梅介绍,现在独龙族群众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很高,小学、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连续5年保持100%。此外,当地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8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独龙族的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医生、教师和农技人员。
“丁香花儿开,满山牛羊壮;独龙人民的日子,比蜜甜来比花香。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为独龙族发展倾注了全部心力的贡山县老县长高德荣,在他创作的诗歌中这样写道。
让独龙族加快融入现代文明,在小康路上不掉队,这是高德荣毕生的追求,是他的“中国梦”。如今,他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