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坚果庄园的蝴蝶效应
雨后的王氏坚果庄园更加青翠,满目的绿色充满生机。
占地1400亩的王氏坚果庄园是镇康县南伞镇乃至全县标榜性的坚果庄园,庄园主王习宁是南伞镇田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县内有名的坚果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记者来到庄园的时候,坚果刚刚采收完,王习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庄园有400亩面积挂果,可产壳果14吨,年产值有30万元。
郁郁葱葱的坚果树下,山稻谷、咖啡、茶叶长势茂盛,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摘茶叶。王习宁介绍,因为坚果的生长周期较长,见效慢,为减轻投资压力,他探索研究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套种模式,即根据季节时令套种山稻谷、玉米、咖啡、黄豆等短期经济作物,先后在庄园套种了140亩咖啡、300亩茶树、260亩山稻谷。这700亩林下经济作物收益甚是可观,年产值可达36万元。树上无产出、树下有收成,庄园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在庄园高处,一幢正在建设的大楼矗立在茂盛的绿林间,那是投资160万元、以苗族文化为特色,集休闲、旅游、观光、品尝于一体的休闲会所主体工程,会所建成后,庄园品位将大幅提升。从2008年至今,庄园建设投入资金已达710余万元,其中王习宁个人投入620万元,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扶持90余万元。庄园内建有18口水窖,架设了5.6公里引水管道,产业路硬化1.4公里。基础设施的完备,加快了庄园的发展速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王氏坚果庄园让荒山变金山的生动样板,让田坝村村民坐不住了,他们从一开始的消极观望变为主动到村委会咨询,坚果苗什么时候到、该如何栽种、如何发展林下经济成了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请村干部去指导的群众越来越多。王习宁采用支部+基地的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农村实用人才就业创业服务模式,把培训课堂搬到庄园,让村民实地学习坚果种植、管护等技能。庄园还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他们算清经济账,提高大家发展坚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庄园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帮扶模式,使得党员和群众有了归属感,王氏坚果庄园成了聚人气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对此,田坝村一组村民王东飞深有感触:“刚开始,我对种植坚果没有信心,在王支书的带动下,我家种了100亩坚果,今年开始初挂果,产量200余斤,产值3000多元。明年开始产量和产值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4年后产量可达3000斤以上,产值将超过6万元。我是吃定坚果这棵摇钱树了!”
现在,田坝村471户农户家家种植坚果,种植面积2.9万亩,其中王氏庄园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全村有坚果品种7个,已经挂果4400亩,预计产坚果422.5吨,产值845万元。
到2015年,田坝村坚果种植面积预计达3.5万亩,年产坚果壳果600吨,年产值1200万元,到2020年,年产坚果壳果将达2250吨,坚果产值将达到4500万元,仅坚果一项全村人均增收可达到1900元以上。坚果产业成为田坝村的响亮名片,田坝村也成为全县有名的坚果产业发展示范村。
作为县、镇党员示范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的坚果产业示范种植核心区,王氏坚果庄园不仅带动了本村群众种植坚果的积极性,还把这种积极性辐射到全镇各地。加上云南云澳达公司及公司坚果基地云南1号庄园建在南伞镇的优势,让全镇4000多户群众走上了发展坚果产业致富的道路。现在全镇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的有64户,5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的有141户。南伞镇副镇长罗捧军告诉记者,南伞镇是全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重点调整乡(镇),依托龙头企业,镇党委政府按照“长短结合、林下套种、庄园带动、党员示范”的方式,积极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发放果苗、技能培训、加强管护等工作,坚果产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坚果种植面积10.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万亩,经济收入960多万元,成为南伞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在今后的发展中,南伞镇超前谋划,将全镇坚果产业种植规划为四大片区,其中田坝、轩岗片区共规划种植坚果75000亩;麻栗坪、热水河、甘塘、茶山、道水片区共规划种植坚果38640亩;班龙、哈里片区共规划种植坚果49500亩;南伞、白岩、红岩、户育片区共规划种植坚果37000亩,到2017年力争使全镇建成坚果产业基地20万亩以上。同时大力推广以稻谷、玉米、咖啡、绿谷、黄花梨等经济作物同坚果产业规划套种的林下套种模式,使套种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
展望南伞镇坚果产业的未来,仿佛看到有无数个“王习宁”正在发展坚果产业的大路上铿锵前行,有无数个“王氏坚果庄园”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