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园大学”到108智库 奠定云南当代艺术基础的奇特城中村

26.05.2016  09:18

重磅 “昆明文化地图”系列报道之二

褪色的海报展示着麻园曾经的辉煌。

   

麻园的部分文艺精神被108智库传承了下来。 记者李海曦摄

本期嘉宾:策展人罗菲 艺术家、斗南艺术馆馆长林善文 艺术家、诗人贾薇

曾经,云南艺术学院所在的麻园村是昆明最具文艺气质的地方。几十年来,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云南艺术家,都和这里有着极深的渊源。比如何云昌、朱发东、贾薇;比如夸父、山人乐队、麻园诗人。他们在这里相遇,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分享由艺术所激发出的自由表达……然而,时光变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云南艺术学院的搬离,作为云南文艺“高地”的麻园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褪去艺术的光环变得和昆明普通的城中村一模一样;再次走进麻园,它像一个迟暮的“老父亲”,遥望着斜坡上被装修一新的108智库,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卖香蕉的人都像个艺术家

在与云南艺术学院相依相生的五十多年里,麻园从一个只有三四十户村民的地方变成昆明曾经的文化地标,艺术充斥在麻园每一个空气分子里。在昆明,只要提到麻园,就必然会想到云艺,提到云艺也必然会想到麻园。在某种意义上,麻园就是云艺的一种世俗化身。这句话,在2013年之前是成立的。

2013年之前的麻园是昆明众多城中村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在村子里随便走走,都能遇到很多穿着打扮极具艺术气质的人。他们有的披头散发,有的身背画板,有的手持相机……他们共同组成了麻园最有特色的风景。在麻园村村民眼里,这些看起来“不着调”的人,都是云艺的学生,是搞艺术的。这一点,在策展人罗菲的回忆里得到了证实。

罗菲于2000年到云艺上大学。此前,他并不知道麻园的存在。“到学校报到两星期后,为了创作自由,我搬到麻园住。”像罗菲一样搬到麻园住的云艺学生很多。常常,麻园一栋民房里会集中住着十多个云艺的学生。“我们常常戏称自己是‘麻园大学’的学生。”在罗菲的印象里,那时候的麻园真可谓是“卧虎藏龙”,有很多“奇形怪状”的人。“在云艺大门口有一个卖香蕉的男人,披头散发,穿着打扮非常‘酷’,看起来像一个艺术家。或许,他就是一个艺术家,只是偶尔批发一点香蕉来卖而已。”罗菲笑道。除了云艺的学生,云艺的很多老师也会把工作室设在麻园。“麻园的房租很便宜,在2000年前后,两三百元就能租到两百多平的房子。

因为云艺的存在,麻园诞生了很多“名模”。“这些‘名模’经常出现在云艺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作品展中。虽然学校本来就有专业的模特,但大家更喜欢麻园村里的‘名模’。那些老头和老太太的形象很有个性。”在罗菲眼里,艺术院校可以让一个地方变得非常有活力,让人不断地去挖掘它的可能性。

麻园与云艺,就是水与血的关系,相依相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云艺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渗透到麻园的骨髓里,才成就了麻园独一无二的艺术情怀。正是这种气质和情怀,让更多的艺术家聚集到麻园村。

在艺术家、诗人贾薇的眼里,麻园几乎是云南当代艺术最早的一块“发源地”。“因为麻园有云南唯一的一所艺术院校,这就使许多‘散落’在外的从事当代艺术的自由画家、诗人,能通过住在麻园,了解到更多、更新的艺术资讯;其次,艺术家聚集在麻园所形成的‘氛围’,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此同时,也可能为艺术家找到更多的机会。”贾薇说,因为这三点,艺术家聚集在麻园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