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暖鲁甸”最后一批爱心捐款送达灾区 11日发放62470元
11月10日,“云暖鲁甸”大型公益活动的最后一批爱心捐款共计177400元到达鲁甸灾区。昨日上午,按照捐款的爱心企业和热心读者意愿,其中62470元分别以5000-7500元不等的标准送到火德红镇李家山村红石岩社12户受灾民众手中。希望,这笔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爱心款能帮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拿到善款 村民鞠躬致谢
寒冷的空气在鲁甸盘旋,位于海拔1800米的火德红镇附近的红石岩社安置点更加阴冷。8月3日,这个普通山村遭遇重创,山腰处的几间房子被泥石往下冲了几十米,半座山滑落下来,山脚的房子瞬间被埋。
昨天上午10时许,安置点内临时搭建的厨房里飘出香味,锅里大部分是洋芋,崭新的厨房用品均来自政府发放及爱心人士捐赠。
村支书说,这是村民当天的第一顿饭。原本,为了忙农活,村民每天都只吃两顿饭。这个习惯一直被保留下来,但现在却没什么农活可以忙了。
捐款的发放在安置点流动警务室的帐篷内进行,村民非常有序,他们面带笑意,拿到善款后鞠躬致谢,但被问及家中情况时却总是慌乱地试图忍住要落下的泪水。
张国秀今年42岁,签字、留电话、按手印、数钱,她都安静地完成,紧闭着嘴,脖子正在颤抖,周围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她点完钱,塞到衣服内层中,咬着牙说“谢谢”。
昨日下午,拿到捐款的村民不少人计划去附近的集市买肉做饭,安置点内多了许多笑声。但也有不少人默默回去,独自在帐篷中发呆。
目前灾区紧缺过冬衣物
寒风呼呼作响,帐篷里,代洪礼正与另几名村民玩着扑克,帐篷外则有零散的几户村民在用电炉做饭。
截至11月11日,红石岩社村民已在镇里变电站附近的临时救灾安置点生活了三个多月。随着冬天到来,海拔很高的火德红镇气温也远远低于县城,“地震时,来不及拿出衣服,冬天越来越冷,能换洗的厚衣服很少。”村民说。
“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捐给我们的。”村民代洪安说,火德红镇每年都会下大雪,道路也常常会结冰。
为帮助村民抵御寒冬,10月底当地政府已给山头安置点的村民发放了棉帐篷,装在简易帐篷内。一些村民说这样才能保证夜间不会太冷。
对于好心人捐献的爱心善款,代洪礼和代洪安都表示,将用作日后的生活费用开支,他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基本只有两三千元,这笔5000元的捐款将给家庭生活帮上大忙。“现在田地没有了,家也没有了,也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只能再想办法了。”
代洪安60岁的父亲代时国说,已经不敢回红石岩了,“震怕了,一定要搬到平坦开阔的地方,那样才能安居乐业。”对于今后将安置到何处,村民们说还在等着政府安排。
地震中,代洪安的4岁儿子遇难,另两个不到10岁的女儿也都不同程度受伤。据称,红石岩全村50户170多口人,共有13人遇难2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截至目前仍有村民遗体未被找到。
讲述
村民代洪礼:救回儿女,却遗失了妻子
代洪礼怎么也不会忘记,地震发生后自己将妻子扶上山头的那一幕。
滚石从代洪礼与妻子余金仙身后滚落,那时二人正在红石岩山体崩塌区收花生。滚落的石头砸中了余金仙,使她无法动弹。
代洪礼将妻子扶起,往更高的山上爬,最后将她安置在一处有挡石的凹陷处,随即迅速朝山脚的家中跑,他14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还在屋里。
很快,滚石阻断了山脚的牛栏江,河水迅速上涌淹到村里。代洪礼光着脚绕过崩塌区赶到家里时,发现儿子左脚被砸伤。
救出儿女后,上涨的河水已完全淹没了整个村子,这也使他没法再回到安置妻子的山上。
地震第二日,河水仍在上涨,村后的山体仍在崩塌,救援人员无法渡河上山。第三日冒险进入后,代洪礼只在山坡附近找到妻子的一条裤子,人却没了踪影。
代洪安说,自己嫂子可能是忍受不住疼痛和以为家人都已遇难,于是选择滚下山坡坠入堰塞湖自尽。
至今,代洪礼也没找到妻子的遗体,每每回到退去河水的村庄,他都只是静默抹泪,望着那高高的滚石山岗。
村民易圣巧:家里还有个男人在就好了
28岁的易圣巧身材矮小,她站在母亲李世芬的帐篷外面,看着表哥李师傅为单薄的帐篷壁加上夹层。
“不加没办法啊,雨漏进来把铺盖都洇湿了。”她指着不远处挂着的被子说,上面一块两个碗口大的湿痕清晰可见,但在鲁甸阴冷的天气中,这很难快速风干。
帐篷里不多的物品被暂时摆放到露天里,除几样婴儿用品外,衣服、食物等少得可怜——这是李世芬母女俩的全部家当。
地震时留下的腿伤疤痕,看上去触目惊心,但对她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地震发生时,李的丈夫和儿子在山上采花椒遭遇不幸,她80多岁的婆婆躺在屋中休息时也不幸遇难。
当时李世芬被垮塌的土坯房埋住,她不断呼救,最终被村里的人及救援人员挖出。
李世芬的女儿易圣巧早已嫁到巧家包谷垴乡其他村社,地震发生时在昆明打工,她在包谷垴乡的房屋被夷为平地,易圣巧带着丈夫匆匆赶来,却只找到母亲一人。
协助处理完丧事,易圣巧的丈夫又去了福建打工补贴家用。
易圣巧不忍母亲孤单一人,便搬来红石岩社和母亲做伴。为让母亲住得舒服一点,她租了个房子,但李世芬的情绪却依然非常低落。“我弟弟才22岁,一直在外地打工。地震发生前18天刚从外地回来,没想到就这么没了,尸体也没找到,这让我妈一直接受不了。”易圣巧经常看到母亲以泪洗面,常常吃不进饭,让她非常着急。
不过更让她焦急的是维持生活的问题,虽然丈夫在外打工,但自己还有两个孩子,都是用钱的时候,自家的东西全被埋了,什么都挖不出来。无奈,易圣巧只得退了出租房,重新搬回帐篷。
看着表哥忙碌的身影,易圣巧心情低落,“不管是爸爸还是弟弟,家里还有个男人在就好了。”
村民张国秀:终于可让孩子们过好点
帐篷中,张国秀被问及家人的情况,一开口就掉下了泪水。经村民介绍,张国秀现在只有一个人,孩子都在外面,她丈夫聂忠望到现在还没找到,依旧被埋在塌方的山体内。
“我住在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找到他。”张国秀说,地震后,她一直想继续住在火德红镇红石岩社区原址,虽然房屋已经在水下,但她相信,继续找最终肯定能找到丈夫的尸骸,但这样的想法最终在当地有关部门及子女的劝说下放弃。
谈到子女,张国秀的脸上终于有了生气,22岁的大女儿聂孝秘去了浙江打工,虽不能给家里提供生活费,但已能自食其力。18岁的二女儿聂孝才在昆明读卫生学校,听说毕业后包找工作,这让张国秀感到心安。小儿子聂孝刚在鲁甸读中学,算是离得最近的一个,每周回一次安置点,都能让张国秀高兴半天。
这三个孩子,是去世的聂忠望(音)及张国秀心中的希望。据张国秀介绍,过去,她家靠养牲口为生,1头牛、5头猪、几十只羊,维持5个人的开支绰绰有余,经常还能节省下钱,算手头宽裕的一户。一场地震不但让张国秀失去丈夫,价值数万元的牲口跑的跑、死的死,变得一无所有。
“拿到这5000元,终于可以让孩子们过好点了。”张国秀并不想把这笔钱花在自己身上,独自扛起家庭重担的她,必须要让孩子的生活得到改善。大女儿已经不用家中的钱,二女儿和小儿子每月近1000元的开支,让这个仅靠政府每日15元补助的家庭捉襟见肘。
“孩子们从地震到现在,还没得到过惊喜。”张国秀告诉记者,她打算用这笔钱多做几顿好吃的,把孩子叫回来吃饭,再给还在读书的孩子些钱傍身,至于她,土豆、红薯已经足够保证生活。
受赠者名单
代洪礼(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3人,因地震死亡1人)
代洪安(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5人,因地震死亡1人)
易传晏(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1人,因地震死亡1人)
易传学(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3人,因地震死亡2人)
易元华(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1人,因地震死亡1人)
张国秀(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4人,因地震死亡1人)
叶顺芬(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4人,因地震死亡1人)
张国荣(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8人,因地震死亡1人)
李世芬(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1人,因地震死亡3人)
聂忠旺(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3人,因地震死亡1人)
陶泽武(红石岩社):5000元(家里现有3人,因地震死亡1人)
易圣巧(红石岩社):7470元(代妹领,其妹家中3人死于地震)(记者 王浩然、肖辉龙、魏文青)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