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史:茶马古道大驿站的兴衰往事

16.12.2014  09:58

    鲁史古镇里的楼梯街,老建筑和古驿道保存完好。路中间长条的引马石依然保存着,但已经很少见到马的身影 记者程权/摄

    临沧凤庆鲁史镇的又一个赶集日来了。但是,从老街的引马石上走过的,只有寥寥几个背着背篓的赶路人。这座茶马古道上曾经的重要驿站,已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中。

    马帮虽已远去,但因茶和马衍生的文化、建筑、古道,依然是鲁史厚重的基石。

    鲁史古镇里的楼梯街,老建筑和古驿道保存完好。路中间长条的引马石依然保存着,但已经很少见到马的身影 记者程权/摄

鲁史古镇全景

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匹 凤庆县委宣传部李延昌 供图

    雨天,沿着山腰而来的大片雾气笼罩住了鲁史古镇。走在古镇的老街上,几十米外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雨水打湿了楼梯街上的引马石,汇聚到被马蹄踩穿了的石板处,映出一片水色,让老街显得更加清冷。

    又是一个赶集日,只是老街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从引马石上走过的,只有寥寥几个背着背篓的赶路人。自1983年修通公路后,马与这座茶马古道上曾经的重要驿站已渐行渐远。

    马帮虽已远去,但因茶和马衍生的文化、建筑、古道,依然是鲁史厚重的基石。

     因茶马而兴的古镇

    古驿道南北横贯鲁史,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从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等滇中要地的必经之路。

    今年10月,住在鲁史古镇原“阿鲁巡检司”旁的张东皋老人,迎来了这10多年里最大的变化——鲁史镇恢复“阿鲁巡检司”,与巡检司衙门一墙之隔的张家也在修缮。

    张家所在的位置,是古镇的核心区四方街广场,周边有“阿鲁巡检司”旧址、古戏楼、基督教堂旧址、文昌阁。院子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前来投资的企业看中,将他家紧邻广场的小楼和他所住房屋的二楼租下,修缮后,准备作为餐馆和休息区,以便接待游客。

    古镇的变化不仅如此。工人们正在为老街的各个角落安装路灯,以期改变古镇街道照明不足的问题。在楼梯街,一座占地692平方米的走马转阁四合院也正在进行修缮,这里可能成为展示马帮文化和茶文化的陈列室。还有一家人利用自家的老宅,开起

    了古镇里唯一的餐馆,且生意还不错。

    这些举动,为平时冷清的古镇增添了不少人气。古镇的很多老建筑都得以修缮利用,为今后的旅游开发做准备。

    此前,鲁史古镇里的老街已经冷清了20多年。1983年,一条低等级的县乡道路从古镇外穿过;1985年之后,镇政府和集贸市场分别从古镇迁出,每逢赶集日便人头攒动的古镇逐渐冷清下来。这里虽然不再热闹,但古镇的老建筑、街道、古井、古树等具有历史价值的事物得以完好保存。

    张东皋老人出生于1938年,在他的记忆中,鲁史的发展与马帮、茶叶密不可分。数百年来,茶马古道都是滇西联通西藏、内地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渠道。往返于古道上的行商、马帮众多,为了便于南来北往的商人和马帮休息,大约每隔60华里就设有一处驿站。“60华里是一个界限,要是再远,人和马都会受不了。鲁史本身就产茶,从巍山过来都要走上两天,自然成了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张东皋说。

    据《顺宁县志》记载,自古以来,鲁史为顺宁通往蒙化(今巍山)、下关、昆明的必经之路。古驿道南北横贯其境,并设铺司,传递官方公文。鲁史镇从1598年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辟街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澜沧江青龙桥建成,交通条件改善,商旅与日俱增。马帮由北到南运进丝绸、百货,带来了中原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出了茶叶、药材。

    徐霞客也曾经到过这里。《徐霞客游记》中记载,1693年的农历八月初六,徐霞客从保山市昌宁县进入凤庆县境内,于八月十四从凤庆城出发,与前往下关的马帮一同走上了茶马古道。八月十五,徐霞客与马帮一起乘竹筏渡过澜沧江,翻阅骡马萎坡后,到达鲁史镇。当夜,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蹑岗头,有百家倚岗而居,是为阿禄司……是夜为中秋,余先从顺宁买胡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