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不可能为杨卫泽“埋单”

10.01.2015  02:45

    2015开年,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被查。几乎从一年前乃至更早开始,民间就传闻杨“即将出事”,沸沸扬扬的流言之下,主政南京最后300天里,杨卫泽以“超常规”的方式拥护反腐,批评落马市长季建业的雨污分流工程,全力投入南京青奥会和“公祭”。这是一个官员非常特殊的一段主政经历,可以观察到一个问题官员的各种“努力”,以及在反腐大背景下掩饰不住的焦虑。(1月8日《新京报》)

    早在2013年底,坊间就传出杨卫泽要出事的消息。随着南京市前市长季建业的落马,其亲属常年在北京告状,举报内容主要为杨卫泽贪污腐败问题。同时,杨卫泽的几名关系密切的下属也相继出事。主政南京的最后一年,对于杨卫泽来说,真的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因此,无论是对青奥会的殚精竭虑,还是对国家公祭日的高度重视,其实都可理解为,杨卫泽寄希望于通过展现个人能力,来获得某种保护和认可,从而实现“安全着陆”。

    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还是难逃党纪国法。青奥会的举办不可谓不圆满,在南京举行的国家公祭日的各项工作也不可谓不到位,杨卫泽依然没有走出被查处的命运。能力归能力,问题归问题,一个官员的能力再强,也不能成为掩盖问题的保护伞,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官的题中应有之义。“伸手必被捉”,有党纪国法在,任何一名问题官员都终将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换个角度看,杨卫泽为何会将成功举办青奥会视为“安全着陆”的救命稻草?显然,这不仅仅是在反腐高压下的一种盲目选择。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官员,尤其是地方一把手,通过成功举办某个重大活动和赛事,或通过打造其一项标志性工程而获得升迁,从此仕途一片光明。甚至在某种程度,一个重大活动,一项重大工程,往往会被地方主政官视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机遇和事业转折点。各种形象工程由此而生,为了某个活动和赛会而不顾及民生,动用一切资源以超常规的力量来推动,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种“做好大事就肯定一切”的激励机制下,不少官员“带病”升迁,边腐边升,“苍蝇”也就很容易变成“老虎”。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卫泽将青奥会视为救命稻草,并不难理解。在当地,尽管杨卫泽“即将出事”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依然有不少官员相信,杨卫泽可以凭借办好青奥会而调往外地,“安全着陆”。

    青奥会最终还是未能保住杨卫泽,这既彰显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事实上也是对那些心存侥幸心理的官员的一种警醒。当然,我们仍然需要反思:如何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官员?在个人能力与廉洁性之间又该如何平衡?随着反腐的不断推进,一些曾经展示出一定办事能力的官员相继落马,这是否与过度注重能力,甚至“唯能力至上”的官员评价机制有着直接的联系呢?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