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走基层 全民保洁还牛栏江碧水蓝天
近日,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走基层”采访团走进嵩明。
嵩明,这一颗“滇中明珠”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昆明日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掌上春城10多名全媒体记者就嵩明生态建设、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走访,亮点工作、精彩故事也悉数呈现。
两年前,随着清澈的牛栏江水注入盘龙江,投资80多亿元、调水100多公里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大约5.7亿立方米、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的牛栏江水进入盘龙江补水滇池,这不仅给久旱缺水的昆明带来了新的应急备用水源,也能加速置换滇池水体,降低污染。可以说牛栏江水质能否达到三类水标准,直接关系着滇池补水工程的成败。
深秋的牛栏江水清澈无比,江岸的药灵山蜿蜒俊秀,一山一水交相辉映。天蓝、水清、地绿,为了更好地保护牛栏江嵩明段的水质,一场关于治水的绿色攻坚战悄然打响……
一山一水见嵩明生态底牌
嵩明属于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拥有国家级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两块“国字号”相继落户这里。截至今年9月,嵩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4亿元,同比增长8.6%。嵩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建设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5年来,嵩明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县现有生态湿地200多个、4座污水处理厂、72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市级生态村。
牛栏江,嵩明人的母亲河,不仅养育了30万嵩明人,引牛入滇工程的顺利实施还能满足昆明地区的城市应急用水需求,极大提升城市抗击供水危机的能力。一条过境达26.5公里的主河道,今年已连续3个月水质达到二类。按照国家水质标准,二类水质已能适用于各种用途,包括人饮。一边是快速发展的工业,一边是好山好水好生态,开发与环保这一两难的选择,在嵩明却变成了双赢。嵩明县委书记杨相来认为,不管产业如何发展,保护生态永远是第一位的。有的时候,哪怕是发展慢一点,也不能忽略生态发展。
与牛栏江山水相依的药灵山,据兰茂《滇南本草》记载,药灵山植被繁茂,药材遍布,仅野生药用植物就达140余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药灵山森林植被毁坏,石漠化严重,什么植物都长不好,一度加剧了牛栏江水体污染。为全面改善药灵山生态环境,提升牛栏江水环境质量,去年7月,嵩明启动了“一山一水”生态修复工程,时隔一年的药灵山已生机盎然,绿水青山。
牛栏江嵩明段的水质越来越好 记者刘凯达/摄
罗帮村村民正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记者刘凯达/摄
种植有机水稻,能防止农药残留渗入牛栏江 记者刘凯达/摄
牛栏江镇古城村,是牛栏江水质保护重点区域。站在古城桥上,桥下清澈的牛栏江水缓缓流过。离牛栏江100多米的古城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口井,正在洗菜的施大姐说:“平时洗衣服、洗菜都用井水,停水的时候也拿这个水做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距离牛栏江80米的可利用带上,嵩明建起了一片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嵩明县环保局副局长胡旭斌说:“今年我们收获了300多吨有机大米,这米可是国家级的生态大米!随后我们要在牛栏江两岸推广种植有机大米。”除了水稻,牛栏江两岸还有400亩有机蔬菜、600亩生态林、2000亩车厘子示范区……一条生态廊道初具规模。
200个生态湿地成牛栏江“净水器”
诗人兰茂曾用“天水相涵,单柯撑来明镜里;云山掩映,群鸦飞入画图中”来描绘嵩明的生态湿地之美。后来,因为人们认识不足,将湿地开垦为农田、菜地、鱼塘等,导致泽内水面干涸,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水质净化功能、景观功能消失殆尽,污染也逐渐加重。在引牛入滇工程实施之后,牛栏江及其支流沿岸多了200多个生态湿地。
在果子园生态湿地的水塘里,野鸭成群,偶尔还有鹭鸶落在水边。很难想象,这个生态湿地过去是养殖场和大片的蔬菜大棚。《牛栏江保护条例》出台以后,嵩明对这里进行了综合整治。现在这里不仅是净化附近四个行政村生活用水的生态湿地,更是附近村民休闲娱乐首选之地。 “这些湿地最大的功能,就是以自然的生态环境来净化水质,可通过石层过滤、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污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胡旭斌说。
全民保洁还牛栏江两岸碧水蓝天
牛栏江镇罗帮村,是牛栏江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村容村貌在全镇却是数一数二的。张大姐家在罗帮村街上开小卖铺已经有十多年了,她说这几年村里越来越干净了,大家也不乱扔垃圾。
两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自然村有这样的高标配在全市也少见。村里今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拥有全市最先进的垃圾热解系统。走进罗帮村的垃圾处理厂,虽然正在处理着垃圾,但却无黑烟和刺鼻的气味。“垃圾热解系统将垃圾进行热解,内部还有烟雾处理设备。”牛栏江镇党委书记李永文说。每天,都有3吨左右的生活垃圾送到这里,经过热解之后的固废物,不仅重量只有原来的5%,而且这些固废物还是很好的肥料,也可以做成环保砖。
现在的罗帮村,临街商铺的门口都有统一标识的垃圾桶,每隔50米左右还有垃圾斗,两三天就有环卫工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李永文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全镇推广建设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保证每3到4个村就有一个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更好地保护牛栏江两岸的生态。”不仅如此,牛栏江沿岸的10个村委会,还成立了由村委会书记任组长的牛栏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负责沿江河道内外的保洁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嵩明,在抓住一切机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渠道,加快牛栏江流域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让嵩明绿了、牛栏江清了,农民笑了,更让涓涓清水流入滇池。作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补水工程的成功实施将让“高原明珠”滇池重现光彩。
随评
绿色宏图凭谁绘?
大海
千行柳映莺啼脆,百里风送稻浪香。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走基层采访团流连于嵩明青山秀水之间的脚步,不但引领人们看到了一幅正在嵩明大地上徐徐展开的绿色发展画卷,更向人们讲述了嵩明全县上下牢记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福祉的坚定决心,以及他们立愿长远,下大力气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坚强举措。
美丽的绿色发展画卷,来自于嵩明全县上下对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必须在保护城乡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新时期嵩明各级党政部门的明确理念。
美丽的绿色发展画卷,来自于嵩明全县上下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担当。悠悠万事,知易行难。要解好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大课题,拥有对其必然性的清晣认识,只能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绿色发展之路,难就难在无远弗界的贯彻,难就难在常抓不懈的坚持。刚刚拨开雾霾,看清方向,走上绿色发展大道的人们,无时无刻都要面对脱离固有框架,抛弃习惯路径的迷茫;都要忍受自我革新,重塑血肉的阵痛;都要应对短期内只见投入,不见收益的焦虑……艰难险阻前不改初心,风霜雨雪中仍看到光明,要做到这些,没有点担当意识,没有点愚公精神是万万行不通的。正是由于心中常挂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衰,嵩明人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脚步才显得如此从容坚定,一往无前。
美丽的绿色发展画卷,来自于嵩明全县上下善于谋划,勇于开拓的治理智慧。知势者国兴,不知势者身危。嵩明各级各部门在推动绿色发展问题上不但重视具体的举措,更始终不忘谋绿色发展之局,构绿色发展之势。他们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绿色环保社会风尚等多个方面多措共举,齐头并进,花大气力、下真功夫狠抓落实。每推出一个项目,都不单单着眼于其对当前矛盾问题的解决效力,更看重其在对未来绿色发展格局的长远作用。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一个个项目成为了一个个龙头,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形成了多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合力,推动嵩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
绿色图景凭谁绘,齐心协力可换天,嵩明的绿色发展之舟虽然刚刚出港,但其劈波斩浪的雄伟姿态已经给了人们无尽的信心,相信随着全县上下的不懈拼搏,嵩明的未来一定是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
相关
牛栏江两年补水滇池9.2亿方
本报讯 记者孙潇报道 2013年12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向滇池实施补水,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向滇池补水约9.2亿立方米。滇池流域“自然-社会”的健康水循环体系初步构建,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于湖”的历史转变,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作用显现。
“十二五”期间,我省建设实施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从德泽水库奔腾而来的牛栏江水成为了滇池水体置换最大的动力和来源按照滇池蓄水量15.7亿立方米计算,约3年左右可置换一次滇池水体,水体置换周期大大缩短。此外,通过湖滨“四退三还”和流域生态建设,滇池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湖进人退”,流域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升,流域产流-汇流-蓄水-补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得到优化。
今年以来,我市在积极推进滇池治理工程项目进展的基础上,全面强化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的完善工作,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通过盘龙江补给滇池外海,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投入运行的基础上,我市实施并完成了牛栏江草海补水通道工程,对玉带河、篆塘河、大观河、西坝河进行清淤除障和节点改造,将牛栏江水从盘龙江通过玉带河、篆塘河引入大观河、西坝河补充草海生态用水,实现牛栏江向草海补水5000余万立方米,使外海和草海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日前,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来水对滇池草海已经完成了两个完整的水体置换调度,目前正在开展第3轮调度。按前两个调度周期情况计算,约15天可完成一次置换过程,预计今年可实施5次水体置换,理论上4个完整的调度周期即可将草海水全部置换一遍,年内或将能完成大换水。(昆明报业全媒体 记者杨阳 莫衍邹腊)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