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上市正当时 吃货们小心致命诱惑

07.07.2015  13:26

   认清这些毒菌:   随着野生菌的大量上市,在饱享大自然馈赠美食的同时,中毒事件也频频发生。据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杨亚非介绍,今年6月份接诊野生菌中毒患者达70余例,与同年相比近乎翻番,并出现了死亡事件,广大市民应予以重视,切勿因贪享美食而导致严重后果。

   昆明地区以“见手青”中毒最为常见

  杨亚非表示,老百姓俗称的“见手青”,实际上叫做红网柄牛肝菌,是云南一种常见的野生菌,也因为其食用的广泛性,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而在州市转诊到省二院急诊内科的中毒病人,多为食用了毒性更强、更为少见的野生菌,专家在此也提醒切勿食用自行采摘无法准确鉴别的菌类。

   这些经验不可靠:

  颜色鲜艳、菌盖上有小突起;不生蛆、不长虫;撕开后变色;

  腥、辣、苦、涩、麻、臭;

  烹调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

  毒菌晒干、煮熟炒透后或用盐水浸泡。

   发生中毒症状后该怎么办

  大量饮水催吐;立即到医院就诊。

  “早期清除是野生菌中毒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医院,我们会对患者进行机器洗胃、全胃肠灌洗,许多患者和家属因为畏惧不予配合,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杨亚非表示。

   中毒后果不可小觑

  “野生菌中毒可发生在食用后的1~2小时,甚至1~2天内,因为被炒熟的菌类表面被消化后,有毒部分才开始暴露并慢慢分解被人体吸收。”据杨亚非介绍,野生菌中毒一方面可表现为胃肠反应,即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浑身乏力等;另一方面可表现为神经反应,即出现幻觉,中毒者可见蛇、虎等猛兽或小人,还可能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倾向等。当然,最为严重的可发生多器官细胞溶解而致死亡。

   规范”烹调才能安全享受美食

  菌子要切成厚薄一致,尽可能切成薄片;烹饪前先用水焯,再进行炒焖,务必炒透;

  到饭店食用野生菌火锅等,要按照提示在烹饪时间足够后食用;

  选择常见、熟悉的菌类;

  不要贪多,在食用的量上要有度;

  有一些毒菌在煮半小时以上仍有剧毒,切忌冒险贪食。

   警惕:可夺命的毒菌子

  沟褶菌:当地人称为小白菌、鸡冠菌、指甲菌、蝴蝶菌、八大肠,它生长在枯树上,新鲜时像白花,采摘后会变成浅褐色,一些不明原因猝死者死前曾食用过这种菌子,大家应提高警惕。

  黄盖毒鹅膏、鳞柄白毒鹅膏、灰花纹毒鹅膏:误食一朵即可致命,其中前两者容易与可食用的“黄罗伞”“白罗伞”混淆,因此专家也建议勿食用“黄罗伞”“白罗伞”。

  黄网柄红牛肝、小孢苦牛肝: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头晕等,中毒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春城晚报 记者 闵婕文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