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野生亚洲象进入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当地启动应急机制

16.10.2017  16:58

 

 

图为进入宁洱县的野生亚洲象 钟欣 摄

  记者15日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森林公安局获悉,一头野生亚洲象到达宁洱县境内,频繁在部分村组活动,给民众的房屋、农作物等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当地已启动野象安全保护应急机制,通过监测适时预警,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图为进入宁洱县的野生亚洲象脚印 钟欣 摄

  据宁洱县森林公安局通报,近期,一头野生亚洲象经普洱市江城县过境到达宁洱县境内,频繁在黎明乡、勐先镇、磨黑镇部分村组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给民众的房屋、农作物等造成损失,给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目前,宁洱县已启动野象安全保护应急机制,通过各监测点跟踪观察野象行踪并适时预警。同时,正积极协调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投保企业,对于野象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进行核实并赔付(补偿)。

  森林公安提示,野生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非常高的攻击性和危险性,在野象行进和觅食过程中,市民不要围观,与野象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采取放鞭炮、挖坑等方式惊吓、驱赶野象,避免人象冲突。如遇野象伤人或人为伤害野象等情况,及时向当地林业服务中心、派出所报告。 (陈静)

   新闻延伸

  生活在江城、思茅、澜沧等县区的山区百姓,像这样和象群不期而遇的经历时常有。与象群共处,让村民们又爱又怕。如何化解“人象冲突”,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切实缓解人象冲突,普洱市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层层压实责任。采取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措施,短期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监测预警,强化安全防范基础建设;中期逐年扩大“大象食堂”,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提高技术防控能力;长期科学合理规划亚洲象保护区,建立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机制,建立亚洲象保护专项基金。多管齐下,全力促进人象和谐,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贡献。

   以人为本 建立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机制

  普洱市积极探索建立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机制。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亚洲象保护“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宣教活动,通过在亚洲象活动区域内的村组发放宣传册、召开培训会,设立警示标牌等方式,大力普及亚洲象保护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避让等知识,着力提高群众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完善亚洲象的监测系统、监测网络,扩大预警监测的覆盖面,掌握其活动规律。强化亚洲象人工预警监测员队伍建设。通过短信、微信、高音喇叭等方式及时发布亚洲象活动的监测预警信息,定期发布亚洲象活动线路图、频度图,让群众掌握亚洲象动态,减少与亚洲象直接冲突的概率,帮助群众实现对农作物的预收、“抢收”,有效降低群众损失。

  针对亚洲象肇事补偿标准和补偿率“双低”,受害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等问题,经过近10年努力,普洱市逐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并在全省率先探索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与森林火灾保险联保机制,投保金额从2008年138.28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625万元,全市各县区均纳入了投保范围,亚洲象肇事的勘测、定损、理赔更加便捷。

   保护为先 从“大象食堂”到国家公园保护区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胆探索绿色发展方式与路径。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大森林资源抚育管护力度,增加天然林管护面积,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严打整治行动,关停木材加工企业,削减森林采伐指标,停止新批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等措施,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林业总产值四个增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

  由于栖息地范围的不断扩大,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山区群众开发种植茶叶、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面积不断加大,一定程度挤占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怎么办?

  开办“大象食堂”。普洱市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种植了芭蕉、棕芦苇等食物源基地,满足亚洲象取食。今后将逐年扩大“食堂”,按照亚洲象的饮食习惯、出没区域,政府负责补助需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苗经费,逐年扩大亚洲象“食堂”面积,增加食源。同时,在食物匮乏,亚洲象容易冲进村寨取食的季节,采取定点投食的方法,解决亚洲象对食物的需求,有效减少亚洲象进村寨觅食侵扰群众。

  为从根本上解决人与野象、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普洱市正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支持,规划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保护区。在统筹考虑人象各自的生存生活空间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五网”建设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制定亚洲象保护区范围,建设“人象和谐”的绿色家园。

  (来源:中国新闻网、云南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