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获重量级奖项 昆明开启全域旅游新征程
昆明又拿到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荣誉——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
9月2日,“2016亚洲旅游红珊瑚奖”评选揭晓,昆明荣获“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称号。截至目前,这是昆明今年内拿到的第十一个奖项,可谓“拿奖拿到手软”。除了众所周知上天赋予昆明的好气候、好资源、好风光,昆明入选的理由是什么?有哪些可待提升的方面?眼下,大旅游、全域旅游概念正火,昆明旅游又将如何发力?
旅游“奥斯卡”实至名归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昆明旅游早已“口碑在外”,获奖频频。在旅游专家看来,红珊瑚奖是旅游界的“奥斯卡”,可谓含金量极高,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据了解,“2016亚洲旅游红珊瑚奖”评选,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发起设立,本次评选自今年3月启动,历时6个月,采取由专家评委、大数据分析、网络投票三大渠道进行评分的方式,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由此可见,这份奖项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在其客观、专业、透明的评选机制,亦体现在评委会的专业、权威、公正上。专家评审团由旅游业学者、机构专家、投资人与资深媒体人等组成,评审团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专家,而是多元化构成,以确保对每个项目的评估细项提供专业权威的评定。当然,既然是最受欢迎,肯定不能只是专家“一家言”,由国内著名大数据调研机构“大正市场研究公司”提供数据研究支持。通过对亚洲旅游业各项消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并对旅游消费人群展开网络调查和互动投票。可以说,严苛的评选机制、严格的评分方式、严肃的评委会构成保证了奖项的分量,而获奖项目与奖项本身,也互为成就、互相提升。
将“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大奖囊括手中,在一定层面上而言,是对昆明旅游发展的最好肯定,昆明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早已奠定了其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令人瞩目的地位。也说明昆明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魅力正在耀眼绽放。
昆明靠实力和颜值当选
昆明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首先,不得不说好天气。环保部通报2015年空气质量状况,按照新的环境标准检测和评价,经过分析和排名,全国74个主要城市中,昆明空气质量排名第8名,达标天数比例为100%,进入全国前十。
“十二五”期间,昆明城乡园林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五采区”植被修复扎实开展,主城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5386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38.2%,森林覆盖率达到50%,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昆明目前拥有众多旅游产品:既有滇池及草海、阳宗海、螳螂川、宜良柴石滩、寻甸风龙湾等10余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也有轿子山、西山、棋盘山等13个山林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文体和康体旅游项目,还有云南陆军讲武堂、一二一纪念馆等这样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近年来,昆明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出台了多个旅游相关政策与规划。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看来,昆明获奖并不意外。首先,近年来,昆明旅游竞争优势还是很明显,不可复加的气候资源优势始终存在。其次,昔日的“末梢”正在一步步变成“前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枢纽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边境旅游、“一带一路”、全域旅游大战略的实现,昆明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铁滚滚车轮带来远方朋友
很多受访专家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高铁。今年底沪昆高铁、南昆高铁将通车运营,2017年昆玉高铁、昆大高铁开通运行以及将来云台高铁、泛亚高铁的陆续开通,一个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铁旅游中心将浮出水面。
高铁,带来什么?首先就是就是滚滚人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省旅发委的测算显示,高铁开通一年后,昆明将新增游客1200—2000万人次,日均新增3—5万人次。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改革办主任陈霖认为,借助高铁“行驶”的快捷速度以及人流的大幅增加,昆明应该把旅游作为先行产业来打造,即注重整合提升本地已有旅游资源,把景点变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或者设计新的精品路线、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有注重强化高铁沿线旅游市场的统一策划和宣传包装,形成一体化的“高铁游”品牌线路,实现客源互济、信息互通、门票互惠,线路互接,直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州省就把做大做强旅游业作为高铁经济的重头戏,使该产业迅速呈现“井喷”势头;湖南省6个城市联合开展“体验梦幻高铁,免费畅游潇湘”为主体的促销活动;粤鄂湘三省旅游局每年都以“湖广游,一家亲”为主体,联手打造“广州—张家界—武汉—长江三峡”等一批黄金旅游通道。
曾经,昆明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一路领跑了中国的旅游产业,可渐渐地,一个不争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昆明从一个“不愿错过的城市”到了“一座路过的城市”。虽然早在2014年,昆明就开始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黄金政策,但这项利好政策的巨大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
高铁有望改变昆明“过境地”的尴尬境地。一位旅游业内人士预估,昆明沿线的周末二日游将会成为众多游客的重点选择。旅途时间的大幅缩短可以让游客腾出更多时间来游山玩水品味文化,使得快旅慢游成为可能。
好消息是,引得来人还要留得住,扩大“回头客”的效应,昆明正在行动。
昆明市旅发委一位负责人介绍,高铁开通,将让昆明迎来爆发式的游客增长和集中式的旅游消费。高铁让游客“来得了”昆明,为了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昆明将在引进不同层次的酒店、打造特色餐饮、完善交通出行等方面下工夫,并鼓励旅游企业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满足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需求。
全域旅游促旅游业提质增效
眼下,大旅游、全域旅游概念正火,昆明旅游又将如何发力,剑指何方?
在刚刚闭幕的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昆明提出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什么是全域旅游?首先就要来说一下,全域旅游的另一面就是“景点旅游”,过去居民建房子,不会考虑到旅游景观的需要;搞景区开发,也没有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再如,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水利建设只是考虑防洪、排涝、抗旱,基本上不会顾及旅游用途与需求。
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就旅游说旅游”,“旅游业只能靠景点景区吃饭、靠门票经济吃饭、靠资源吃饭、靠老祖宗吃饭”的陈旧观念,破除旅游与其他部门之间、产业之间的壁垒。
杨彦峰表示,国内旅游方面,昆明拥有石林、九乡、东川红土地等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议对这些老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其品质和内涵。另一方面,把目光转到更为广阔的海外,昆明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结合中国人把南亚、东南亚作为自己的“后花园”的旅游热点已经形成,建议昆明从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跨境旅游线路产品、客源市场开拓、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中老、中越、中缅三大跨境旅游合作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院董棣还建议,在现有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对接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与南亚东南亚之间旅游及其文化协作机制,既提升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又增加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创新新兴旅游文化的新业态。将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国际商务会展、国际旅游节庆、南亚东南亚康体文化交流活动、云南民族文化体验等充分结合起来,挖掘昆明古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等资源,将国际旅游人群转变为昆明与国际人文交流的使者与纽带。
首席记者 李思娴(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