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 转变高原农牧业发展方式

09.09.2015  12:22

   

  8月,迪庆高原,处处捧绿叠翠。在这片“绿色地平线”上崛起一个个特色生态产业:山间的核桃,河谷的蚕桑,基地的葡萄、玛咖,地里的青稞、洋芋等,展现着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新貌。

  驱车来到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和平村委会肯公村民小组,记者见村民培楚一家格外忙碌,既要上山捡菌子到市场上去卖,还要照管地里的青稞、洋芋和玛咖。人虽然忙,却忙得很开心,他说:“前几年,我们主要靠种植青稞、洋芋、油菜和蔓菁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不但产量低,收入也没有多少,自给自足都有些困难。前年,在村党总支的引导下,我家种植玛咖25亩,收入4万多元;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家才种了20亩玛咖,收入就有6万多元。”“我家通过种植玛咖盖起了新藏房。”妻子插话说,“以前我家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简易藏房,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来个亲戚朋友都不好意思。现在住得宽敞明亮了。

  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吹批说:“去年,村党总支以‘村三委’为载体,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不但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玛咖的积极性,而且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迪庆州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产业化程度低、投入不足和农民收入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等实际,及时转变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绿色经济强州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

  迪庆州立足自身优势,一直在农业发展的“”字上做文章,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全力把独特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经济发展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高原特色生态产业。

  迪庆州通过发展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集中打造了青稞、葡萄、核桃、药材、蚕桑和烟叶“6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牦牛、藏猪和玛咖“3大新特色产业”,重点建设青稞、葡萄、核桃、药材、蚕桑、烟叶、蔬菜、油菜、马铃薯、玛咖、油橄榄、牦牛和藏猪“12大原料基地”,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尝到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甜头的农牧民,也纷纷参与特色生态产业建设,不仅在特色中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而且还使全州走上了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跨越式发展之路。牧场上,牧民赶着肥壮的牛羊在草场上放养;田地里,农民正在培植青稞、玛咖和葡萄;大棚中,各种蔬菜已成熟,菜农们忙着采摘;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生产青稞酒和葡萄酒……

  近年来,迪庆州通过建设特色优质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地方特色优势畜牧业、特色种植业、高原植物药业和经济林产业,培植龙头企业,使全州生物特色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州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葡萄、青稞、中药材、油橄榄、玛咖等特色种植基地125万亩,一批精品农业庄园、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和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初具规模,全州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4家。

  现在,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已成为迪庆产业发展的“急先锋”和“生力军”。香格里拉市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大力推广种桑养蚕,沿江农民附带养蚕的经济收入超过数百万元;德钦县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干热河谷区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葡萄,有的农户年收入达2万多元;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依靠当地优势,建设核桃、油橄榄、红豆杉、药材等基地,目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10年的3300多元增加到如今的5800多元,农村贫困人口也从2010年末的19万余人减少到如今的10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63.7%下降到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