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戒烟 戒烟门诊里的烟瘾者故事
烟草危害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昆明,不少活动都在倡导市民远离烟草危害 资料图片
红会医院戒烟门诊,医生正在与来访者交流 都市时报 记者/曲鸣飞
戒烟药物 都市时报 记者/资渔
不少正在戒烟的烟民选择电子烟作为替代 都市时报 记者/资渔
昆明信息港·都市时报 记者付静萍 2017年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于刚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戒烟门诊走出来,穿过青年路的林荫道,他不自觉地掏出打火机,点燃一支烟,很快抽完。随后他回到家,按照医生的嘱咐服下一颗酒石酸伐尼克兰片,觉得神志清明。
今年45岁的于刚还没从父亲过世的悲伤中走出来。清明节刚过没几天,他81岁的父亲突然离世,原因是心血管主动脉夹层破裂。回想起来,他很后悔——清明节回家时,他递烟给父亲,却不知道那时父亲已经咳得很厉害了。“每咳嗽一次,心血管都有可能破裂。”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于刚决定,要戒烟。
父亲去世带来的冲击
于刚在戒烟门诊检查时发现,自己血液中的含氧量比正常人少20%。“我总是不自觉地深呼吸,还以为是自己的肺活量大。”
于刚念技校的时候,烟草开始侵入他的生活。像许多青春期就开始接触香烟的少年一样,还不明白吸烟对今后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他已经产生了无法克制的烟瘾。
算起来,到今天,他已经有20多年的烟龄了。“我们这种烟鬼么,走到哪里,有事没事就掏一支烟出来。”十多年前,于刚每天抽半包烟不到,后来抽得越来越多,半夜熟睡时突然感觉胸口憋闷,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抽搐和咳嗽,从睡梦中醒来。
他尝试过用烟嘴来过滤烟油,也三番五次想戒烟,但没能戒掉。
送走了父亲,于刚的焦虑并没有停止。吸烟已经成为他多年来改不掉的习惯,有时必须点一支烟,他才能够继续思考。伴着袅袅轻烟,他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片刻——今年清明节回家,看到父亲旁边的桌上放着烟盒,他习惯性地给父亲递烟。
他的父亲患有心血管夹层好几年了,不过身体一直没出什么问题。于刚曾去医院咨询过父亲的病情,医生说“需要在心脏内放支架”,他没听懂,以为要开刀做手术,想想老人年纪也大了,遭不了这个罪,就没同意。后来他才知道,心脏支架手术只是一个小小的微创手术。
今年清明节过后没几天,一个晚上,父亲躺下去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老人的心血管夹层主动脉破裂了。等天亮家人发现时,抢救时间早已错过。
于刚很懊恼,他知道吸烟是引起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他甚至认为,是自己给父亲递烟的无意识举动,直接导致父亲的离世。“我犯的错很多,人生经历也不顺,出现问题就自己总结,在这个事情上,吸烟虽然不是主因,却是诱因。”
巧的是,就在那两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戒烟门诊”的新闻,于刚仔细读了几遍,接着拿笔记下了地址。他问妻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哪里,妻子告诉他就是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正好离家不远,我马上就去了”。
今年3月15日起,云南省正式新增4家公立医院戒烟门诊。加上已开设的戒烟门诊,目前全云南省共有11家戒烟门诊提供戒烟服务。
在这11家门诊中,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是较早开设戒烟门诊的医院之一。自2009年起,平均每年有100多位患者走进该院戒烟门诊寻求帮助。田迎春是云南省二院呼吸内科医师,同时又是戒烟门诊具有戒烟医师资质的医师,平均每周接诊2-3位戒烟患者。
像接待其他患者一样,田迎春首先要求来求诊的烟民吹一口气,测定他/她的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数据显示,于刚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正常人20%。也就是说,他血液中的含氧量比正常人少20%。“我总是不自觉地深呼吸,还以为是自己的肺活量大”,每天早上起床就叼一支烟,这已经成为于刚的习惯,在身体健康方面,他说自己并未感到不适。而这次下决心要戒烟,是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
“每天我都会想起来,但我不做”
在盛泉看来,自己戒烟成功,50%取决于药物,50%取决于毅力。“药的作用很重要。万事开头难,它给你开了一个头。”
与于刚一样,那些走进戒烟门诊寻求帮助的人,大多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
盛泉在40岁那年决定戒烟。那时候,云南还没有开设正规的戒烟门诊。
依靠毅力戒烟并不容易。盛泉曾经戒烟一个月,去外省出差,有了应酬,又抽起来。他把第一次戒烟失败归结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定”。
从13岁时好奇地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支烟开始,盛泉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烟龄。从起床到工作、吃饭、应酬、休息,没有具体时间段,只要想抽,盛泉就会自然而然掏出烟来。正常情况下,三天抽两包烟;遇上几个朋友一起打牌的话,一天能抽一包烟。
“我是学医的,知道吸烟的危害,一直想戒,又戒不掉。”戒烟,是盛泉多年来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呼吸科的医生介绍,有一个戒烟药可以试试,“我看了说明,觉得还可以。”
酒石酸伐尼克兰片,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戒烟药。药物通过阻断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大脑负载荷的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止大脑释放快乐物质,从而缓解对尼古丁的渴求和戒断症状,帮助减少吸烟的快感。
现在,盛泉已经戒烟六七年了。在他看来,戒烟成功,50%取决于药物,50%取决于毅力。“药的作用很重要。万事开头难,它给你开了一个头,
能让你在戒烟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想抽烟的欲望。”在药物的作用下,吸烟带来的兴奋感逐渐消失,“过几天再抽烟,就没任何感觉,仅仅是在做一个动作。烟雾含在嘴巴里,我们叫‘吸空泡’。”
一个月之后,盛泉没有再吸烟。“我都努力一个月了,放弃了划不来。”接着,他坚持了三个月,又三个月。他当时随身带着烟,自己不抽,发给别人。几年后,戒烟成功了,他就放一包烟在车上,做生意需要应酬时才拿出烟来散。
六七年时间了,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他还是会突然想抽两口烟。“不能抽!不能做这件事情。”盛泉的家人并没有强烈要求他戒烟,在这件事情上,全靠他自己的毅力。
“每天我都会想起来(抽烟),但我不做这件事。在你戒烟的第一年,前半年,每天都会想抽烟,每天都要用自己的毅力,来克服抽烟这件事情。第二年,你有时候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来;第三年,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你还是会突然想起来。抽烟习惯已经在你的脑海里生成,你只能用你自己的意志力来克服。”盛泉说。
戒烟为何难?生理心理双重依赖
田迎春认为,与全国相比,受整体环境的影响,云南在戒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方面,意识相对滞后。
盛泉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戒烟,但并没有戒掉。前几天他和朋友吃饭,一个靠自己戒烟,已三年没吸烟的朋友,因为压力大和应酬的关系,又开始抽烟了。一些正在戒烟的朋友遇到盛泉,总会说:“你倒是把烟戒掉了啊。”语气里不无羡慕。
戒烟以后,盛泉感觉到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气冷的时候,冬天一吸烟就咳痰,到处吐痰;烟抽多了就睡不着,第二天为了提神,还要抽更多的烟。”而现在,他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我这几年最成功的就是把烟戒了。”当下,不吸烟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健康生活方式,很多公共场合禁烟,他觉得戒烟为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只要有人问他戒烟的经验,他都会很详细地讲述整个过程。
在田迎春接诊的烟民中,大多数人服药一个月就能戒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戒烟成功——尽管有药物作为辅助,帮助减轻戒烟症状,但戒烟成功的关键仍在于个人意愿,戒烟成功的标准是两年内不复吸。
“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想戒烟,你不想戒,服药也没用。”通常,田迎春会为来就诊的患者预留足够的时间,了解患者戒烟意愿,介绍戒烟的整个过程,并传授一些技巧。
在4月的例行回访中,田迎春发现,有些已经戒烟的患者又开始吸了。“你戒成功了,一定不能再吸第一支,好不容易控制住的!”田迎春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叮嘱,但对方总能找出不少听起来无懈可击的理由。“我最近压力大,我应酬多,朋友给我递烟,我最近烦恼多……”
“吸烟的人会找各种理由,实际上,它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依赖。”田迎春说。
戒烟有很多方法。国外的流行方式是建议吸电子烟,国内则主要依靠药物。陈晨今年25岁,任职于一家大型国企,参加工作后,她学会了吸烟,茶余饭后,补个妆,点燃一支烟,姿势熟练而妖娆。
因为是女孩子,父母很见不惯她抽烟。每次回家,父母在的时候,她都忍着连续几个小时不抽烟。但时间长了,她就觉得烦躁不安,必须偷偷抽烟,才能暂时缓解焦虑。她尝试过吸电子烟来戒烟,但并没有太大效果。
通过药物戒烟,她担心产生副作用。“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我朋友靠自己的毅力戒烟半年,说不抽就不抽了。”不过,随着工作压力增加,她的朋友复吸了。
无论是否接受戒烟治疗,戒烟本身都伴随着多种症状。曾有报道称,试图戒烟的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抑郁情绪、失眠、易激惹、挫折感、愤怒、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心率下降、食欲增加或体重增加等。
“一支烟里有7000多种有机物质,其中就有69种致癌物质。”田迎春认为,与全国相比,受整体环境的影响,云南在戒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方面,意识相对滞后。目前,北京已经开设了越来越多的戒烟门诊;而上海已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把戒烟当作一场修行”
朱明认为自己对烟草没有生理上的依赖,更多的是需要克服心理依赖。“不要把戒烟的标准定得太高,这样,你才会去尝试。”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田迎春认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联动很重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的病人必须戒烟,就需要先转到戒烟门诊,“我们不是单纯地追求就诊量,主要是来帮助这些病人,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的发生。”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控烟项目办主任赵白帆表示,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吸烟率27.7%,其中男性为52.1%,被动吸烟率为67.4%。
“身边的朋友一检查就是肺癌,对我的冲击比较大。”随着身边的朋友家人先后患上肺癌、胃癌,王其兵产生了戒烟的念头,“我家里,父亲、姐夫、包括我在内,三个人都戒烟了。”
父亲抽了30年的烟。耳濡目染,王其兵七八岁就学会了抽烟,成年以后和朋友一起打牌喝茶,一晚上几个人甚至可以抽掉一条烟。众人都在一个房间里吞云吐雾,出来时,身上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后来,他患上了咽炎,每年持续几个月大量服用消炎药,却不见效,“十年前就有戒烟的想法,一次戒断太困难,总感觉没精神。一开始断断续续抽烟,我是慢慢戒掉的,到现在戒烟六七年了。”
王其兵做珠宝生意,常有应酬。“有些人递烟,我就说不会抽。千万别说戒了。你说戒了,人家会说再来、再来。”出于对家人和自身健康的考虑,他选择戒烟。
依靠毅力戒烟,在医学上称为“干戒”。“有的人认为戒烟戒了,就是一点都不能沾了,一旦碰了烟,就算戒烟失败,索性破罐破摔接着抽,这样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朱明的观点看,只要对烟草没有依赖,就称得上是戒烟成功。
朱明从事文字工作。十多年前决定戒烟,一开始很不习惯,“面向电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手没地方放,就不自觉地去拿烟了。”他回忆起来,那时候想站起来找烟盒,站起来又坐下,那会儿自己的思想就会停下来,回到现实。
他还以其他方式考验自己。“以前买了好烟放在家里,决定戒烟之后,就把烟拿去送人。后来,我也不送了,放在家里考验自己。”朱明说,当时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毅力,把戒烟当作一场修行,这样持续了半年。
开始戒烟的两三年,朱明从不碰烟。后来对烟草没有了心理依赖,跟朋友在一起,偶尔他会抽一两支烟。“不要死咬‘戒’这个字,烟雾穿肠过,戒烟心中有”,朱明认为自己的烟瘾比较小,对烟草没有生理上的依赖,更多的是需要克服心理依赖。
以前考虑问题时,他经常一根接一根抽烟,根本停不下来。后来戒烟后再抽烟,身体开始冒虚汗,出现“醉烟”症状。他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克服了对烟草的心理依赖。
对于想戒烟的人,他最想传递的经验是:“不要把戒烟的标准定得太高,这样,你才会去尝试。”
(应要求,文中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