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世界第一 斗南前路可期
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记者李海曦/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任翊翔) 傍晚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工作人员将一捆捆鲜花简单包装后送上货车,再通过空运送达全国各地。
如今,全国平均每10枝鲜切花中就有7枝来自这里,出口市场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交易量、现金流等指标已经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斗南花卉”已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驰名品牌,也使得昆明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集散中心,鲜切花价格指导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交易鲜切花达58.2亿枝,交易额高达44.1亿元。
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今年1月24日,李克强总理夜访斗南花卉市场,希望斗南花卉成为世界第一。而后,“迈向世界第一”六个大字被写进斗南营销中心的LED大显示屏上,成为斗南人不懈奋斗的目标。
要做世界第一,就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跳出简单的花卉买卖,将目光放高放远。日夜忙碌的斗南花卉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掌握核心技术
农业科技助推花卉产业
据昆明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建斌介绍,昆明是世界园艺界公认最适合花卉生长的区域之一,2017年(前三季度)播种面积 31.8万亩,鲜切花(含切枝、切叶)产量 54.7亿枝,外销量(出昆)50.8亿枝,占总产量的92.8%。花卉园艺总产值122.5亿元,鲜切花产值 60亿元,花卉园艺出口额达 1895万美元。多年来,“昆花”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花卉生产除了以鲜切花玫瑰(现代月季)、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洋桔梗、菊花、唐菖蒲、勿忘我、满天星、情人草等为主要的品种外,还有地方特色花、绿化观赏苗木、加工类、盆栽观赏植物、种用花卉、食用与药用花卉、草坪、草皮等八大类花卉园艺。
要在经济上有话语权,首先就要在技术上领先。目前,通过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及企业等单位选育出月季、香石竹等5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品种研发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从国内外收集蔷薇野生资源152份,切花月季栽培品种269个,培育香石竹栽培品种143个等大批种质资源,并建立了资源圃。全省、全市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4000亩左右。花卉新品种研发及保护工作的推进,吸引了众多的国际育种商与省内外花卉企事业单位开展新品种引进、试种等合作,鲜切花、盆花、特色花卉、种业等多个产品的花卉科技核心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在育种技术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外,还进行了辐射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育种技术,花卉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全国领先。
花卉产业转型
提升初级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
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升初级农产品附加价值,将花卉与艺术相加,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便是斗南给出的答案。“一枝鲜切花在地里只卖几毛钱,运到市场卖几元钱,包装好放到花店卖几十元,而把它做成永生花最高可以卖到几百元。” 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总裁助理毛海鹏介绍。斗南花卉国际产业园里,五楼的艺术馆收藏着刺绣、油画、陶艺等多种花主题艺术品。从10月底艺术馆开放算起,不足一个月,一些展品上就已挂上“已售”的标识。
斗南艺术馆内的千寻艺术空间内,学员在紧张而忙碌地做着插花。“在日本,花艺是家庭的必备,花艺也就被传承和发展下来,成为了亚洲花艺的代名词。相比日本,中国的插花文化历史更悠久,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中式插花推广与传承下来。”千寻艺术空间校长王兴果说。在这里,花艺师从学会插花到学会花艺,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美感的提升,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经过花艺加工,普通的鲜切花价值翻十倍以上,艺术价值更无可估量。
电子竞价模式
8个月电子交易破“双百万”
2015年底,斗南引进荷兰鲜切花电子竞价系统,自2015年12月到2016年“七夕”,短短8个月内,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就实现了“日鲜切花拍卖交易量与交易额双双过百万”。同样的目标在同行业其他企业,至少需要5年才能达到。
“我们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努力建设‘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物流配送、总部经济、采后处理及信息服务’及‘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花卉研发展销、综合服务区’为主要目标。升级交易模式(电子拍卖、电子商务),兼顾推进标准化、物流、金融服务,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与旅游等目标而努力奋斗。”毛海鹏说,世界第一,斗南前路可期。
编辑:任骥远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