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科学谋划人大工作

28.12.2015  13:2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好权力机关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悟“创新”这个要义

      (一)创新是贯穿全会之魂。我国虽然经过3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研发体系,但是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工业化水平大大落后,而且就科技水平上来说,总体上也处于落后很多的状态,我们主要还是走着引进、吸收、改造、扩散的路径,真正自主创新的地方并不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明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和基点的新高度,回答了站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中国发展的动力靠什么?空间在哪里?体系怎么建?等等问题。

      (二)创新是民族崛起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创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进行,粉碎了霸权主义国家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保卫了世界和平,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存在和强大。一个国家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而全国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是要学会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建党以来,党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人大创新推动监督和服务工作新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人大创新推动监督和服务,对于促进人大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民情民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透“协调”这个概念

      (一)协调就是步调一致。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体现步调一致,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协调体现平衡、客观、公正。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发展实际倒逼而来,也是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选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和破解伴随而来的成长烦恼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快和多,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透支了社会发展潜力,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瓶颈制约,等等。这些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更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正确的发展理念不会凭空而来,而是发展实践的产物。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只有遵循协调发展理念,遵从发展规律,注重公平公正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一深层背景下,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选择,更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引擎。

      (三)人大与“一府两院”是支持与监督的协调。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制,使人大与“一府两院”既专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协调就是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下,坚持步调一致,方向一致,目标一致。人大常委会既依法履职,强化监督,又在监督中参与,寓监督于支持,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读懂“绿色”这个内涵

      (一)绿色是生态之本。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和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森林衰退、草场退化等等。绿色发展势在必行,绿色既是生态发展基础和根本,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二)绿色就是永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的理念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提升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层次,增强了绿色发展的质感和想像性,也表明了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绿色作基石,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只有绿色作保障,才能使永续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和长久,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三)人大需要和谐与稳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大职责,人大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绿色生态发展:“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农业生产”、“森林双江”、“洁净双江”、“美丽家园”等采取科学方法,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督促解决问题,着力推进相关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才能增强人大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为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社会和谐和人大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四、析释“开放”这个活性

      (一)改革需要思想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综合国力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信心越来越足,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开展。但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之一其实是思想上的禁锢与封闭,这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及最终效果。改革需要思想开放,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所以说,思想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要想改革取得实在效果,必须要在思想开放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二)滞顿需要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只有不断坚持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才能把改革开放顺利推向前进。

      (三)人大开放就是拓展服务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云南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运用开放眼光,开放的创新举措才能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

      五、立足“共享”这个基点

      (一)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使合项事业顺利推进、取得成功。同时,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激发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党适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这些发展共享成果有目共睹,人民群众感受颇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改革开放红利需要延伸。实现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常态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有落脚点。要实现改革红利的延伸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同时,要调整和形成合理分配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在确保收入增长的同时,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防止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

      (三)法治成果人大需要推用。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终点站。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开展,都要以人民接不接受、满不满意为标准。所以,说到底,中国梦还是人民的幸福梦。人大常委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既是权力机关,又是民意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依法行权履职,强化对司法、守法、用法的监督,促进公平正义,才能忠实代表民意,客观反映民意,保证民意实现,才能争取人民福祉,稳固执政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