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23.03.2016  12:23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这组新闻报道以浙江奉化、宁海、鄞州、余姚为例,剖析了中国乡村“空巢”现象。读完这则报道,内心十分沉痛,一是“空巢”老人、“空巢”乡村并非个例,成为了现今中国农村的一个普象。另一方面,报道给人启迪和深思,作为子女,对父母尽孝了吗?尽责了吗?而我们每一个人也终将老去,下一个“空巢”老人会是我们自己吗?面对这一社会性问题,内心一直在思考和呐喊,谁又能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组公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难点和中心在农村。农村的空巢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年人的问题比较严重。在农村老人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方面,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子女外出导致年轻人在老人身边赡养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不少人将这一问题的核心指向子女,指责他们没有主动、积极担责,常常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疏远了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甚至是将父母放在一边,很少过问。但是,大家可曾想过,作为一个年轻人,纵然乡村有美丽的风景,有难舍得亲情,有肥沃的田土,但是,毕竟生活很现实,柴米油盐,不可或缺。面对乡村生产资料难以转换、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家族压力很大、民生保障不充分的现实窘境,走出乡村、外出务工成为了众多年轻人不得已的选择。

    一边是生活压力山大的年轻人,为了养老糊口,四处奔波;一边是“空巢”父母,年弱多病,亟需关心帮助。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谁又能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不可否认,子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多找点时间,多陪下父母,多尽些孝道。但是,笔者认为,破解中国乡村这个最现实、最迫切的难题,更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面对。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今年两会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精神,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基层化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要切实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盘活农村土地、林业等资源,让农村青年一代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再次,充分发挥社会团体、青年志愿者的力量,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帮助、照顾,用活力、人气为 “空巢”家庭赢得阳光、温度。此外,于我们社会公众而言,尽己之力,给予这一部分群众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族的温度。(作者吴俊)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