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梳理5类陷阱总结高考招录“避坑”指南
2020年高考招录即将开始,每到这时,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伺机而动,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骗取钱财。
近日,昆明警方通过对5类陷阱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一份招录期间的“避坑”指南,通过揭露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避免落入骗局。
交费查分类诈骗
“点击下面链接,查询高考成绩。”不少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其实,这是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群发的病毒短信,只要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除此之外,不法分子甚至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至1000元费用查询分数。
警方提醒: 一旦点击此类链接或下载手机App,不法分子就会利用病毒窃取手机里的个人信息,盗取在网银或者一些支付平台里的现金。为此,查分请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诈骗短信。
花钱补录类诈骗
“某高校名额没招满,花钱打点一下就能给孩子安排补录名额。”这也是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手段。他们以自己有“特殊关系”“军警”身份等为借口,欺骗家长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特殊院校提前录取”“直接招生”等“特殊名额”,借机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帮忙申领补助类诈骗
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需要申请助学金,不法分子就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以此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冒充本人类诈骗
当孩子向家长要生活费时,多数家长都会毫不迟疑打钱,如果遇到不法分子冒充孩子本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不法分子冒充学生本人或学生老师,通过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网络留言、发链接的方式,骗取学费、生活费、培训费的犯罪行为,近年来一直存在。
警方提醒:当家长遇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链接要钱时,一定要亲自联系学生本人核实,不要急于汇钱。
伪造录取通知书类诈骗
电话通知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要求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一系列流程操作下来,考生不仅没拿到真实的录取通知书,还被骗走了钱财。不法分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在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
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昆明日报 记者王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