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文旅融合“昆明故事”
1月18日,云南省旅游革命“三部曲”主题报道系列采访在昆明启动。为期7天的采访期间,中央驻滇主要媒体、省市主要新闻单位组成的媒体报道团将前往昆明、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4州市,围绕文旅融合、市场整治、智慧旅游、大滇西旅游环线、30天无理由退货等进行深度报道,传递云南旅游正能量。
在首站昆明,报道团探访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昆明老街、南强街等文旅地标以及昆明市旅游综合调度中心,解锁文旅融合的“昆明故事”。
大数据赋能市场整治
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明俊看来,讲好文旅融合的“昆明故事”,需要标本兼治。
“从‘治标’来看,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赴昆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投诉量持续下降,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压倒性态势已形成。”他说,自2017年4月15日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开始,昆明市始终坚决按照云南省出台的“史上最严22条措施”、昆明市“38条”、省“五个一律”和云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等严管措施,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去年8月,昆明市重拳出击,深入开展涉旅企业及人员证照核查专项行动、线上旅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不合理低价游”整治专项行动、涉旅购物店整治专项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保持旅游市场整治高压态势。
“今天上午有多少起退货申请?”“总共5起,退货的商品主要是玉石和茶叶类。”位于云南民族村内的昆明市旅游综合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与3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游客退货中心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服务点工作人员视频连线,了解当天的旅游购物退货情况。这只是昆明市旅游综合调度中心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
在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昆明市旅游资源总览、整体客情监测、客源省份分析、到访游客画像、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消费分析等大数据。可以这样说,关于昆明旅游,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力,调度中心可以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宏观监控昆明文旅资源和产业的数量、分布、发展态势等,如昆明有多少景区景点、文化资源点,餐饮企业、酒店、娱乐场所各有多少家,为政府主管部门在产业升级、优化、招商引资等决策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互联网位置数据的建模分析与应用,实现对昆明市文旅市场接待规模、分布状态、游客画像比例、轨迹刻画等方面的监管,如到访游客的性别比例、年龄情况以及目的地偏好、住宿偏好、娱乐偏好等,从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和涉旅相关企业提供精准客群分析及文旅产品优化等支撑。通过分析运用“一机游”与旅游市场数据,实现对投诉、退换货、诚信等文旅市场运行状态的多维度监管。
通过实施强有力的举措,旅游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在对全市659家旅行社的依法依规清理整顿中,共清理旅行社391家,现有旅行社268家。通过全面梳理268家旅行社及1053家分社(网点)信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投诉量从各县(市)区平均每天20至30件,下降到每天10件左右,尤其是涉及旅游购物类侵害旅游者权益的投诉明显减少。
昆明市将在持续推进旅游市场“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积极鼓励本地旅游正价团,帮助本地优秀旅行社快速转型升级,更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寻“味”昆明加速目的地转型
如果说,“治标”让游客玩得更舒心,“治本”则让游客玩得更开心。
“要讲好文旅融合的‘昆明故事’,我们必须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治本’,就是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让游客玩什么。”杨明俊说,目前,昆明市正结合“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旅游中转站、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昆明来说,转型的核心是寻找“昆明味道,云南特色”,是要千方百计做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天天是春天”“无处不飞花”“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昆明的特色。
根据《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昆明市将按照“提升一批传统景区智慧化体验水平,改造一批档次不高、游客体验度低的景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现代综合业态项目,策划储备一批新兴旅游项目”的思路,全面优化昆明旅游产品结构。
昆明市一方面做强存量,加快高A级景区建设和提升,通过发力“科技+文化+旅游”,依托VR、AR等新技术,提升云南民族村、石林、九乡、西山等传统景区景点的游客体验度;通过科技赋能,带游客穿越时空,不仅能坐着郑和宝船下西洋,也能感受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的一天。另一方面,激活增量,通过推进滇池派拉蒙影视乐园、宜良华强方特文化科技旅游园、嵩明恒大童世界、石林七彩世界等新兴都市主题游乐项目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主题度假项目。
围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昆明市将打造美食文化综合体,让游客“吃一顿好饭”;引入知名酒店品牌集团落户昆明,并打造以温泉为代表的精品康养度假酒店、客栈,让游客“睡一个好觉”;推出庭院剧和以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演艺活动,让游客“看一场好戏”……不断丰富具有昆明特色的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多元、个性化旅游需求。
夜幕降临,云南省“夜经济”示范街区南强街热闹了起来。从本地特色小吃到东南亚风味美食,再到各色酒肆,短短几百米的南强街上遍布80余家餐饮企业。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南强街的日均人流量达到6万人次。夜游南强街,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在昆明的必游项目。
“我们将积极引导、支持景区从游览型变为经营型,让景区能留得住客人。通过推进精品歌舞集、精品演艺、特色音乐会、非遗展演等文化演艺类活动进景区,变被动的门票消费为主动的产品消费,并通过进一步丰富夜游活动、体验型产品,打造城市夜间景观核心区,变日间游为主为全日游产品,变单一的景点旅游为全域旅游。” 杨明俊说,依托科学化的管理、诚信化的经营、大众化的消费和个性化的服务,昆明将实践诚信旅游、品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推出越来越多有“昆明味道”的文旅产品。
文旅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了解军校摇篮,缅怀革命先烈,品尝讲武堂雪糕”“零下2度,还买了讲武堂网红雪糕。冻得哆哆嗦嗦,仍然坚持一人食”……对不少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市民、游客来说,观展之余,逛逛位于展厅二楼的文创商店,然后在文创书吧里,买支网红雪糕,喝杯讲武堂咖啡,吃个讲武堂慕斯蛋糕,再发个微博、朋友圈,已经成为必打卡项目。在这里,讲武堂百年历史“活”了起来,成了可以带回家的冰箱贴、太阳伞,可以品尝的雪糕、蛋糕和咖啡。
作为文博单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2020年携手翠湖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博物馆馆长杨竣看来,人文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人文色彩越浓厚,旅游资源就越有魅力。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旧址,近年来不仅做好旧址文物保护,而且积极探索文物有形遗产、无形资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2019年以来,先后与北京故宫文创、国家博物馆文创团队等合作,推出11个系列130余种融入讲武堂元素的主题文创产品。其中,由故宫文创团队设计的色彩系列,将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讲武黄”,融入卡包、笔套和书签的设计中,与讲武堂经典的“走马转角”建筑元素和情怀阐释进行诗意的结合。通过持续深挖“讲武堂”这个昆明的代表性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创新推出文创精品,满足年轻人的新消费、新体验、新需求。在越来越受热捧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所百年军校。
昆明这出文旅融合大戏,还在昆明老街上演着。锣鼓响起,丝弦声声,演员们戴上珠钗,舞起水袖,演出精心编排的滇剧传统剧目《游湖》……2019年下半年以来,每周一、周二下午,位于昆明老街的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小院内都会上演精彩的花灯、滇剧表演。不大的小院,里三层外三层都是观看演出的市民、游客。
在原有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2019年,中心融入阅读、群众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文化创意产品等功能,打造游客驿站、文创空间、悦读小屋和文化茶吧4个不同主题的聚合空间,真正成为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平台。中心以丰富多元的兼容之态,诠释着对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理解与创新。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明瑶说,按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将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通过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文旅新业态产品,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力争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线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