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信心是养出来的 不是救出来的
4000点围而不攻,盘桓多日之后,昨天大跌6.15%,再次把此前一周的涨幅抹掉。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一个月,已经发生了三次。
显然,大跌之后,人们的本能反应是“国家队”会不会托市。证监会上周五的表态从救与不救两个角度都可以解读,但显然市场选择了站在空头一边。今天证金公司会不会出手,很有看头。只是,拉抽屉式的救市,看得有些审美疲劳。
环境多变,股市也喜怒无常,维稳容易牛市难。基本面在7月并没有大幅改善,甚至相对于5、6月出现反复,说明经济筑底过程尚未结束。美联储第一个预期加息点9月即将到来,一旦发生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谁都知道的影响。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CPI在走高,人民币在贬值,而汇率与利率往往互为影响。现在,央行正在同时打两场战争,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一个是汇率市场化,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货币政策。
4000点是个“重灾区”,大量套牢盘和心理盘堆积于此,不是等着更上一层楼,而是等着胜利大逃亡。虽然“国家队”兵强马壮,但散户已经力有不逮。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披露的数据,6月和7月,A股100万元以上的账户,合计减少55万户,这被坊间称为“消灭了55万中产”,人心毕竟不如6月以前坚挺。几番折返跑下来,信心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过,救市不是救指数,这是市场的共识。那么,当我们谈救市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什么?
救市是为了挽救信心,而最大的信心来自市场体系本身。从长期来看,信心是养出来的,不是救出来的。当前的救市周期,重点不在于证金公司还要潜伏多久以及哪位股票小主能够被证金临幸,而是市场体系的修复和完善,包括交易规则、去杠杆、干预边界,以及一个成熟资本市场所需要的法治环境。
救市已经过去一个月,纠结于指数并无意义,市场的注意力应该转移到市场本身的建设上来。现在是高度敏感的政策市,一举一动都会被多空双方利用,市场的逻辑不怎么被重视,这并不有利于信心的树立。什么是市场的逻辑,那就是市场要能够发现价格,并为风险定价。如果一个市场,并不真正具备资产定价和交易功能,还是靠内幕和情绪定价,并随时遭遇规则翻云覆雨的变化,哪怕最后是指数上去了,市场其实也并没有被救到。
因此,政策市本身就是要被拯救的,观念预期和游戏规则都要有所改变,以契约精神和理性来解套政府救世主的角色。最终,救市的成功与否,并不是证金公司退场,而是一个能够平衡“国家队”、大股东、中小投资者、机构的市场规则渐渐成型,并衍生出新的股市文化,也就是投资文化,而不是赌场文化。(韩哲)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