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人才强国的时代跫音

12.01.2016  12:31

——我国“十二五”人才工作综述

    历史又翻过了快速发展的一页。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人才被赋予了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2010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传递出殷殷期待。

  回首“十二五”,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蹄疾步稳,人才事业发展步伐铿锵有力,活力迸发、成果斐然。我国人才工作步入了新时代。

改革创新步伐坚定——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在改革的浪潮中,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也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机制。

  2010年5月25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始,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继续深化这一理念。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方针和纲领机制为我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时期,人社部抓住有利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改革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制定颁发了我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随后,《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11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正式启动。2015年,人社部出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这是第一部以部令形式颁布的面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章。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其中,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已在全国109个地级市开展了扩大试点,2015年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全面推开。

  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已经分4批取消了211项政府相关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认可认定事项。2015年11月,人社部决定废止《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准入类职业,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不得实行就业准入。

  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为推动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博士后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在博士后制度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创新改革设站和招收方式。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十二五”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已经开展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这正成为激发我国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新生力量。

  创新没有终点,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辟通道搭平台汇英才

  政策的实施、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优质的服务。

  2011年,《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关于加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相继出台,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为国服务搭建了一个日臻完善的服务平台。

  2012年,人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和《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签证及居留便利。

  自从2008年底启动以来,“千人计划”稳步推进,继续实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给予重点资助;深入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每年支持40项左右,吸引上千人次各类海外人才回国(来华)服务,10000多项人才技术合作项目参与对接。2015年,又有102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回国(来华)工作。截至2015年底,“千人计划”已分11批引进520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2013年,“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作为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定位于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万人计划”首批共遴选产生820人。

  此外,“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服务窗口的相关政策、专家联系服务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一园、两站、两基地”为主体的服务平台框架,且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11个、科研工作站3405个,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加865个和1247个。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05个,其中省部共建创业园46家(“十二五”期间新建8家),入园企业总数2.2万家。2014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3400亿元,6.3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此外,我国设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00个,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个。

统筹各类人才队伍——提质增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聚,则事业兴。

  2010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曾提出,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

  这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指引。5年间,人社部和相关部门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项目推动,协调推进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有效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5年间,我国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交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2011年,根据人社部与财政部制定下发的《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技师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十二五”期间,这3个项目都得到了有效推进。其中,截至2015年年底,国家已重点支持4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成5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2015年8月落幕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金、6银、4铜和1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这是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对于高层次人才队伍来说,“十二五”时期收获颇丰。2012年和2014年共选拔970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2013年和2014年共选拔810多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落实特殊支持政策。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自2011年启动,已累计组织超过2.6万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活动近1.6万场次,签订合作协议4550多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33.2万余人,惠及基层群众210多万人。2015年组织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遴选31个示范项目,支持引导高层次人才投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博士后规模稳步扩大,累计招收13万多人,比“十一五”期末增加5万人;启动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香江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计划等,扩大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规模,每年引进派出博士后国际交流人员达到400多人,每年参与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人员达到3000多人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博士后事业达到40.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2.8亿元。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也在进一步强化。2011年启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后,截至目前,人社部已累计培训6.5万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累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培训546.6万人次。

  针对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特培工作稳步实施,2011年至今已为新疆选拔培养2000名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开展15期专家服务团活动;为西藏选拔培养60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开展5期专家服务团活动。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梦的缔造者。人才强国,足音铿锵,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