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卷

13.05.2015  12:49

      □ 通讯员 苏字承

      程利娜 张云治

      “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的家乡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道路也干净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这是笔者到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下乡时,村民们对我们谈得最多,也是最让他们喜笑颜开的事。

      花桥村的“变脸”仅是永平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该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把落实中央惠民政策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做“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的试金石,结合县情创造性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责任领导、包组联户干部、项目资金、项目内容一一落实到位,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好,让群众真正满意。随着项目的实施,项目村寨变化日新月异,一幅幅民富村美的画卷舒展开来。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把带动作用明显、人口相对聚居、村寨有特色的水泄乡乐把村狮子洞自然村、龙门乡龙门村官庄自然村、厂街乡岩北村阴山自然村、杉阳镇兴隆村大树自然村、博南镇桃新村新城自然村、龙门乡龙门村大登坡自然村、龙街镇古富村迤古自然村6个乡镇7个村作为试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县建立“1+X”联户的党员干部包户结对帮扶机制,组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进村入户指导群众“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文化”家园,在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中成立项目协调组、纠纷调解组、项目监督组、项目宣传组,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到哪里,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惠农政策不缩水走样。

      据了解,永平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675.8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720.87万元。重点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安全饮水、路面改造、卫生整治、清洁水源、活动场所等项目,有的村还整合了项目资金,发展起村集体经济,解决无钱为民办事的老大难问题。建成水泥路12条8.23公里、村组文化活动室2个、文化活动广场4个2615平方米、人畜饮水管线5.8公里,垃圾池24个176.8立方米、绿化植树977株,墙体彩绘1800平方米,安装路灯150盏等,村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项目惠及1298户5122名群众。

      看着项目建设带来的变化,水泄彝族乡乐把村狮子洞自然村村民字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虽然修通了乡村公路,但坡陡路滑,性能稍差的摩托车都上不去。现在修通了3米宽的水泥路,微型车、货车都能开到家门口,建成了民俗文化活动场所,铺设了雨花石子路,逢年过节,周边村寨甚至银江河对岸昌宁县部分村寨的群众都来会乐把村打歌,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我们的文化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了,大家像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