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地质公园即将开园迎客

29.01.2016  10:37

公园入口主碑

去罗平地质公园,探寻亿年前古生物的千姿百态。

27日,晚报曾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赵丽君,在曲靖罗平发现了2.4亿年前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科学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多饰维纳斯鱼。其实,沉睡2.4亿年的罗平古生物群海洋世界2007年就已被发现。今天,晚报记者带你一起去探寻这一神秘世界的前世今生。

发现

2.4亿年前的海底世界

埋藏在罗平变成化石库

那是一片远古的海洋,夕阳的余晖将海面染成一片金黄。在微微泛光的波浪下,成群结队的鱼在嬉戏,还有很多的贝壳、螺类、海星、海胆以及一些甲壳类动物。水中还有一种大型的动物,它们长得酷似海豚,有的在追逐鱼群,有的则藏匿在“林中”深处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

这就是2.4亿年前的罗平的海底世界,它一直埋藏在岩石中,直到2007年,地质工作者才叩开这扇神秘的大门。

2007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简称成都地调中心)深入我省罗平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公里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类化石,随后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经研究证实其生物门类的多样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举世罕见,将其命名为“罗平生物群”,堪称中国珍稀的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库,距今2.44亿年。

罗平生物群,与著名的意大利/瑞士交界处的动物群时代相当,比著名的贵州关岭动物群早2000多万年。此外,罗平生物群发现有大量的新属新种,其中许多化石类别系在中国首次发现,如鲎化石、等足目等。该古生物化石群还是目前中国已知的化石种类最为丰富的三叠纪特异埋藏化石群。

有专家认为,罗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探讨二叠纪末期生物绝灭事件后,三叠纪海洋生物的复苏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寻

新发现“多饰维纳斯鱼

发掘古生物样本上万件

罗平县古生物群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刘藤林介绍,2007年以来,成都地调中心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野外工作,到2010年已初步揭示了罗平生物群的面貌,查明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启动了化石采掘与保护工作,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罗平古生物化石群主要集中在罗平县罗雄街道大洼子村,截至目前,发掘古生物群样本有11000多件,其中修复好的化石样本,包含化石类型、成因等科研内容的有168件。此外,在罗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也有100多件化石样本。

科研人员最新发现的多饰维纳斯鱼,也属2007年以来由成都地调中心发掘的。该中心一研究员说,他们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报送的30余块鱼化石,全部采集于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最特别的是,化石上可发现多饰维纳斯鱼的第二性征,是目前发现的新鳍鱼类化石中,第二性征最早化石记录。

规划

罗平地质公园博物馆

已经建好并免费迎客

罗平古生物化石群的重大发现,大大加速了罗平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脚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古生物群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专门增设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管理局。2011年11月,罗平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规划面积69.56平方公里,打造一个集自然景观、生物化石、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高品位、深内涵的地质公园。整个地质公园规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相关项目正在筹建实施中。公园由大洼子古生物化石主园区和金鸡峰丛副园区组成,包含游客中心、博物馆等场馆,还辅以当地喀斯特地貌、民族风情等元素。刘藤林介绍,目前已按照国家公园建设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待近期验收后揭碑开园迎客。目前,建好的博物馆已可接待游客,免费开放。

当下,罗平80万亩油菜花已陆续绽放。赏花吃美食之余,还可走近2.4亿年前古生物群海洋世界,一起去看看那些深藏山林岩石间的古化石,探寻亿年前那些古生物的千姿百态。

保护

以前村民用化石盖房子

现今捡到化石主动上交

以前村民都是用‘化石’盖房子,知道这些化石的科研价值后,大家都把石头当宝贝,挖到化石都主动上交给我们!”刘藤林笑着说,通过近年来宣传,周边村民保护意识有很大提高,部分村民在山间地头捡到一块化石,还会主动上交。

不过,在古生物群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上,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化石资源分布达200平方公里,化石藏区内村寨众多,点多面广,尽管宣传后有村民保护意识提高,但仍有人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盗掘、倒卖化石。2013年,罗平就有50多人因盗抢古生物化石被抓,其中3人涉嫌犯罪被处以刑罚。

业内人士建议,恢复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对盗采滥挖区进行回填、复垦,使以林草业为代表的植被恢复;通过封山育林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其免遭破坏。此外,对盗采、贩售化石资源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本报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何波涛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