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昆明实践

23.12.2022  09:35

来源: 昆明日报   

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获评年轻人心中全国宜居城市第二名、举办COP15盛会……“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已成为昆明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在这一目标进程中,银行业为绿色产业和项目提供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保险业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昆明走出了一条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之路。

截至2022年9月末,昆明市绿色贷款达29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8.9亿元。其中,节能环保贷款371.1亿元,清洁生产贷款50.7亿元,清洁能源贷款645.4亿元,生态环境贷款332.3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1501.9亿元,绿色服务贷款12.2亿元。

金融助力生态建设

要守住绿水青山,首先要搞好昆明的生态环境建设。

滇池清,昆明兴,昆明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无疑是水的治理。近年来,昆明市推动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大水、大肥、大药种植方式有序退出,截至目前沿湖各区累计退出10904亩。同时,为了提升城市品质,2022年以来已完成81条城市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管网24.7公里、污水管网24.4公里,完成庭院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350个,目前正在建设的137公里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37公里已基本贯通。滇池全湖水质从2018年至今保持Ⅳ类,实现近30年来最好水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彩鹮、鸬鹚、白眉鸭、银白鱼、金线鲃、海菜花等珍稀物种再现滇池。全市27个国考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优良水体18个,优良率为66.67%,无劣Ⅴ类断面,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十三五”以来,昆明修复治理矿山7万余亩,完成森林草原修复282.91万亩,恢复滇池流域面山林地植被11046亩,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1平方公里,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整改45座,建成滇池环湖生态带8900亩,新增城市绿地1559.15公顷,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7%,人均绿地面积达10.95平方米。

在生态昆明建设中,金融无疑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比如:为了保护“高原明珠”这一泓湖水清波荡漾,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在2015年至2020年,对昆明滇投综合授信额度达80亿元,并在2018年为该公司发行30亿元绿色债券,全力支持滇池治理。

恒丰银行昆明分行发放10亿元绿色金融项目贷款,用于“昆明第十四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昆明的旱季污水处理率和雨季合流污水截留率,有效削减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进一步改善昆明的城市水环境和滇池水质。同时,为助力废弃矿山实现“披绿生金”,该行首单绿色矿山修复项目贷款2.3亿元于2022年落地,用于滇池流域马金铺石头山关停矿山及生态、边坡、土地等综合整治,正是这笔资金让废弃矿山修复进度超过80%。

人保财险昆明市分公司为昆明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保险服务,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项目企业提供风险评估、承保、理赔、平台系统对接等各项保险服务。2020年9月至今,该公司单独承保环污责任险51万元,保额6391万元,为49家企业提供了相关保险保障。

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逐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新能源利用稳步发展,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截至2021年末,昆明市水电、风电、光伏、垃圾焚烧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37%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快速构建,入列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试点城市。2021年全市累计回收各类生活性来源可再生物96.24万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回收利用率达35%,初步形成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资源化利用体系。

昆明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润。2022年9月,位于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的华润宜良新发“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整齐列阵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将种上喜阴的中药材。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将发挥多重经济效益,成为云南省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药光互补”项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光伏发电与种植业争地的矛盾,项目投产后,可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药,不仅绿色生态,还将帮助当地实现农户增收、带动就业、乡村振兴。据中国农业银行昆明分行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华润宜良新发“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年产值7000万元,每年可节约标煤5.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6万吨、二氧化硫450吨、氮氧化物600吨。该行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授信4.5亿元,目前已发放8212万元。

在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昆明发行绿色债券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该融资方式能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14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八,其中超过50%的资金投向昆明轨道交通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伟说:“以去年发行的绿色超短期债券来看,去年普通超短期债券的平均利率是3.73%,比基准利率降低了35个基点,预估节约资金成本4000万元左右。

恒丰银行昆明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为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项目量身定制了“10亿元项目前期贷款+供应链金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昆明解堵、减排,扩大绿色交通网络覆盖。正是在金融的支持下  ,昆明地铁建设有了资金保障,从而有效推进项目建设。

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同样也需要保险的护航。人保财险昆明分公司从2012年至今,参与承保了禄劝乌东德电厂、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准备工程保险、主体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等,提供了近300亿元的风险保障。“双碳目标”提出之后,该公司除服务原有火电、水电领域外,又新增了风电及光伏项目的保险保障。

同时,该公司参与承保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022年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及1号线、2号线首期工程和3号线、6号线的财产险、机器损坏险及公众责任险项目,提供320亿元风险保障。正是保险让这些绿色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穿上了一件件“防护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迈向美丽昆明的新征程中,绿色金融正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成为绘就昆明绿水青山新画卷的助力。(昆明日报 记者倪瑗)

随评

以绿色金融助推昆明绿色发展

刘孙恒

所谓绿色金融,指的是金融业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所实施的高效经济活动,如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可见,与传统金融单纯追求商业效益相比,绿色金融有更高的价值指向,即不仅追求商业效益,更追求生态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一个单独部分,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当看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符合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是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享誉世界的春城,昆明有必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如同人们最普遍的“春城印象”——昆明的绿,绿在山水交融间;昆明的美,美在青山绿水间,绿色本就是昆明最美的颜色。更别说,昆明要厚植气候生态优势,着力打造草木葱茏、五彩缤纷的绿美春城,要更加凸显“”的宜人、“”的色彩、“”的气息、“”的意境,要在“十四五”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力促绿色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此等等,更加需要利用好绿色金融这个工具,撬动整个社会的资金杠杆,赋能绿色发展。

回首过去,昆明已经走出一条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之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昆明市绿色贷款达2913.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414.7亿元增长498.9亿元。截至11月30日,昆明市属企业存续绿色债券70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4.3%,募集资金投向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

展望未来,昆明需要再接再厉,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致力建设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统筹财政、金融、产业、环境等各类资源,加强政策激励、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等方式,努力实现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共融共生,以绿色金融助推昆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