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恒密集调研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要扎扎实实干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同时也为起草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相关文件,8月11日至12日,省委书记李纪恒深入驻昆7家科研院所进行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
科技创新的根本要靠人才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是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承担着我国贵金属领域国家任务的80%以上。”集团总经理朱绍武介绍说,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相继建立,企业在冶金、铂族金属化学、贵金属催化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果。
李纪恒进车间、看展品、听汇报。
从军品到民品,一台台设备、一件件实物,凝聚的是自主创新的力量、创造的是源源不断的价值。展台上,一瓶“铂类抗癌药物”引起了注意:一家搞有色冶金的企业开始造“药”,让大家“另眼相看”。
在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它面向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我国人口健康、新药和治疗新技术研究的重大需求,建立起从基础到转化的系统研究体系。
2012年5月,“细胞多能性和人类重大疾病的猴模型研究”项目启动;2014年,实验室与国内研究组合作,首次成功得到基因敲除猴;第一次在世界上分离和建立了能够产生嵌合体猴的多能性食蟹猴胚胎干细胞;2016年,“靶向基因编辑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猴模型及干细胞治疗研究”启动……
“科技创新的根本还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平台和载体。”李纪恒说,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通过搭建平台,从一个人的培养、一件事的推动入手,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科研成果要“接地气”
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两位是科学泰斗,德高望重,我今天就是专程来看望你们,听听二老对云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什么意见建议。”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纪恒与周俊、孙汉董两位中科院院士一见面就聊开了。
在讨论中碰撞思考、在思考中探求发展。大家谈论的重点聚焦到了同一个话题:科研成果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云南咖啡特别是小粒咖啡在全国独具优势,但市场化交易水平和产业化生产规模却不及外省,这需要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交流中,周俊院士提出了云南咖啡产业如何更好与市场对接的问题,他说,在栽培上丰富品种、在商业模式上探索创新,才能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凭借自身长期致力于药用和天然香科的植物资源、植物化学以及新药开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经验,孙汉董院士提出要用好用活灯盏花等中医药资源,做深做细生物医药产业。
“二老植根云南,不但钻研学术,还钻研市场,观点新颖、深受启发。”针对两位院士就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提出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思考,李纪恒要求有关部门认真采纳,及时答复。他说,科研成果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希望大家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让科研“接地气”,更好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