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6.5级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一年前,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元旦贺辞中问候灾区干部群众的声音还回绕在耳旁,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鲁甸6.5级地震灾区,总书记说,他十分牵挂灾区群众,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一年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话儿记在心间,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实施。
“震后,你们受苦了,我一直牵挂你们。”“安置好没有?棉被暖不暖和?现在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生病能不能治疗?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地震对孩子们心理产生了影响,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
1月18日,冬日阳光带着温暖,照耀着鲁甸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山山水水。
“一年前,总书记来看望我们,他就坐在我和老伴的身旁,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在新建成的甘家寨两层半楼房一楼客厅里,67岁的甘正芬老人指着墙上习总书记与她握手的照片,幸福的笑容写满了脸庞,她说:“总书记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去年1月19日这一天,让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光明村党总支书记谭德军、龙泉社区街子社小组长陈召学,镇医院院长邵浦、镇中学校长李明响等许多当地基层干部职工,以及谢维礼、甘正芬、张元顶等灾区群众毕生难忘。
“冬天时还特意给我们建了集中烤火棚,大家在一起烤烤火,摆摆龙门阵,温暖得很。”说起一年来的生活,火德红镇老屋基安置点的李世平、李世国等群众连声称赞“政府想得很周到”。
“这一年,甘家寨群众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每家获赠的新衣服物有10多件,政府发给的米和油现在还没有吃完。”甘家寨村民小组小组长杨国荣说,地震虽然让乡亲们失去了家园,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下,曾经消失的村庄又涅槃重生。
“每天陪吃、陪住、陪伴,让孩子们尽快从灾难的创伤中走出来。”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126名教师把总书记的话一字不落记在心间。2015年中考,“板房教室”里的师生们在全县中考中以前10名中囊括9名的骄人成绩向总书记作出汇报。
“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冬日的暖阳照射着灾区的一排排新房,也照进了灾区群众的心里。
“我们以小康的标准来搞恢复重建。”鲁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晏正权告诉记者,一年多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鲁甸地震灾区检查、督促、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干部辛苦两三年,群众幸福一辈子。”一年多来,昭通市及受灾的4县区的11440名干部对受灾群众进行“八包八保”,在地震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112个,创建“红旗社区”57个。
“包保干部经常来了解情况,指导建房,帮助解决一些困难。”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村民李怀跃的房子已建好入住,一楼铺面以一年近7千元的价格出租,他对包保干部雷文武的工作印象深刻。
“他们是受灾群众的亲人,不但帮助解读政策,还解决实际困难,起到了主心骨、桥梁和保障作用。”从材料运送到地基平整,从技术指导到放线施工,大到规划部署,小到用水用电,包保干部无不亲力亲为。灾区群众从心里感受到包保干部比亲人还亲。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年多来,灾区群众逐渐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路断了、沟阻了,大伙儿自发组织疏通。在灾后重建中涌现出了用摩托车把钢筋、水泥、沙石料一点一点拉到家门口,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建起新房的翠屏村村民李金朝;用废旧油桶制成“空中滑道”运输建筑材料的巧家县新店镇新寨村包包村民小组村民盘国清;无偿提供挖掘机为灾区群众铺路,让6个村群众受益的个体老板刘一财……在地震灾区,受灾群众感恩奋进、自力更生、携手重建新家园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2015年9月1日,龙泉中学搬入占地76.8亩的新校园,图书馆、宿舍、食堂焕然一新。
同一天,灾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如期开学,3000余名师生告别板房学校,搬进新校舍,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也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绝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虽然已是冬季,但在震中龙头山,枝繁叶茂的花椒树漫山遍野,倔强地生长在红土地上。
“结合光明村花椒产业规划,村里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建起了村级花椒专业贸易市场,新市场投入使用后每天的交易量可达到30吨,同比将增加三成。”光明村“花椒书记”谭德军介绍,花椒市场占地55亩,有300多个门面房,不但为花椒村产业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也为老百姓今后的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天地。
借助恢复重建机遇,光明村还修通了21公里长6.5米宽连通周边乡镇的油路主干道,21个社修通了60多公里长6.5米宽的通组油路,2000多户人家全部建成了4.5米宽的水泥硬化串户路,8000多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样样齐全。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光明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龙头山镇的发展至少提前了50年。”李善云十分感慨。
“恢复重建完成之时,就是灾区脱贫之日。”党和政府庄严的承诺,掷地有声,地震灾区各级党政部门把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区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同步推进。鲁甸县种植花椒25万亩、核桃80万亩,并培育和引进了噜咪啦、摩尔农庄等龙头企业进行马铃薯及核桃的深加工,为灾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产业支撑。
“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一年多来,坚强的灾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擦干眼泪,挺起脊梁,坚韧不拔,自力更生,感恩奋进。
寒冬已经过去,地震灾区的群众,一如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面对灾难,坚韧顽强地生长。
记者 蔡侯友 沈迅 通讯员 陈元云 陈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