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管细护 巩固提升滇池水质
2018年,滇池水质出现可喜变化:草海、外海水质从Ⅴ类变为Ⅳ类。日前,滇池水环境治理总顾问葛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夯实治理成果,巩固提升滇池水质,今年还将继续多重抓手推进滇池的科学治理,采用网格化、精细管理机制,为2020年水质稳定达Ⅳ类打下坚实基础。
向网格化、精细管理转变
“2019年,滇池治理任务仍紧迫、艰巨。”葛敬表示,在去年取得治理成效的基础上,要争取2020年水质稳定达Ⅳ类,就需要保证现有水质整体不反弹,保障新增入湖水体达标,有效提升治理水平。
“城市污染源防控,目前一个很急迫的问题就是雨季即将到来。”葛敬说,去年开始,昆明针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了集中整治和疏浚,通过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等工作,保证雨季入滇水质整体达标,“今年还计划对化粪池清理、污秽物清运等工作进行重点监管落实,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控制。”葛敬表示,为守好治污防污第一条防线,避免污秽物清运出现违规倾倒等情况,今年还计划在全市主要的化粪清运车上装载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施污染源头控制。
依托这些工作,今年将推动滇池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网格化、精细管理转变。“水质巩固提升阶段,更需要在监管和责权上给予明确。”葛敬表示,目前昆明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输入负荷监管机制,今年还将出台更精细的管理措施,“预计雨季前就会有一个初步成果,届时大家就会感受到精细管理带来的变化。”
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一批重点治理项目工程也将持续推进。2019年,昆明市计划实施滇池保护治理项目156个(市级项目93个、区级项目63个)。其中,实施滇池“十三五”规划项目49个(完工28个、跨年度实施21个),实施规划外项目107个。
强化防护 号召全民参与
官渡区老宝象河入湖口,滇池河口前置库工程正在建设中,这是为滇池入湖河道“临门”增设的一道保险闸。
这样的生态防护墙,今年还将在5条主要入滇河道入湖口继续完成建设施工。“通过河口前置库减少污水输入负荷,也将为入湖水体增加一道保险闸。”葛敬介绍,除了河口前置库工程持续实施外,按照去年出台的滇池流域湿地建设管理标准办法,今年还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突出湿地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
强化防护,更要落实责任。葛敬表示,在今年滇池治理工作中,还将继续深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更明确的区域责权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建议将滇池治理纳入各县区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通过强化考核,结合经济考核手段,对重点河流区域进行重点督查,确保滇池水质巩固提升。”他说。
在2017年4月《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昆明“四级河长五级治理”实现全覆盖,各级河长也成为河流的责任守护者。今年昆明市还将按照“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推动河长制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滇池治理是一个全民性的事,需要全民参与。”葛敬说,正在开展的“市民河长”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他表示,除了强化管理、号召全民参与滇池治理外,今年还将增强滇池治理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国际知名专家、组织的经验,用科学量化手段推进治理和保护,有的放矢、科技治滇。(昆明日报 记者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