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解读】简政放权“先手棋”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

14.05.2015  17:26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赵超)12日召开的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两年多来,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成效不断显现,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支撑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这项改革持续推向深入,催生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促进了新的增长动力渐趋形成。

      ——国务院先后取消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带动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76%,激发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年报公示制等新举措激发了大众创业和民间投资热情。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8.4%;

      ——中央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920亿元;

      ——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简化行政审批、推行负面清单,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上海自贸区内今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833家,月均超过270家;

      ——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大力推行权力清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简政放权是实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从某种程度讲,没有这项改革的深化,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他同时说,当前简政放权改革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难题,比如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审批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管短板比较突出、部门间政策协同效应差等。

      因此,这次会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在简政上下功夫,着力破除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

      会议决定,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一批审批中介事项、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关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和各种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