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昆明开展 87岁院士戴永年带中小学生看展

19.04.2015  10:31

这些科学家真伟大!

用辫子还可以画圆啊!

展览内容很丰富

戴永年院士:

我87岁了,但每天还会去学校和学生、年轻老师交谈,感觉很开心。现在做不了项目了,但有什么想法还是会和年轻人说,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

昨日,“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云南巡展活动在省科技馆开展。展览涉及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科学家近700位,包含大量科学家手稿、笔记及科研材料等。展览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

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整体性,第一次以100年的跨度整体展示我国科学家,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说到对此次展览的熟悉程度,得数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章丰。他说,云南在中国科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云南是大后方,当时不少科学家在这里坚守,不仅为抗战作出了贡献,也使中国的科学事业得以存续。在“动荡岁月里的科教人生”一章中,西南联大的科学家们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应会让云南的参观者产生更多共鸣。

一些现在看来很偏僻的地方,在当时却是焦点,如昆明大普吉有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设立的学术研究中心、羊方凹有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设立的观测站。除了这些熟悉的地名,展览还涉及我省著名的科学家蔡希陶、吴征镒、王希季、戴永年等。

即日起到30日,市民都可去省科技馆免费观展,了解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还可参与“我最喜爱的科学家·我最喜爱的展品”微信投票有奖征集活动。

现场直击

两位院士当听众

引来众多粉丝围观

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家长,身穿校服的中小学生……昨日9时,市民陆续进入省科技馆,参观主题展。

在参观者中,年龄最大的当属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了,有87岁高龄。他身穿白色夹克、深色裤子。一起参观的还有中国红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君红,以及一些单位的领导。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就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私立大学的独特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的培养风格差异很大,招生的自主性也很强……”给两位院士做讲解的是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老科普工作者高衡,响亮的嗓音,加上两位院士的魅力,引起很多市民围观和拍照。高衡一边讲一边打趣说:“大家站开点,让我的两位老师有地站。

拍照记笔记

观展学生称收获多

拍照、记笔记、留影……参观的市民都很认真。

看完展览后,云南民族中学学生彭奕尧说:“最大收获是长知识了,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见到了展览中的真人,还有一些文物,能近距离接触他们很激动!

受邀前来参观的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昆三中高二学生杨思捷、王蕃和山松玮又另有一番感受。

山松玮说:“我感觉这个展览分两段,解放前中国科学的发展是片段性的,不同的领域都有发展和成就;解放后的科技发展是上升趋势,一大批学者回国,快速发展,呈现系统性。

杨思捷说,纵观中国科学发展史,现代以前,中国的科研都没能很好地与生活结合起来,而从现代开始,科学家的研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发展更为迅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科学的种子,要让种子萌芽,就应更多地接触与科学相关的信息,并注意生活与科学的结合点,而此次展览就是促进科学种子“萌芽”的很好机会。

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