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桃林下魔芋种植为突破口 临沧凤庆加快林下经济建设
颁发核桃林木权证
凤庆县地处我省西南部,全县有活立木总蓄积8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3%,林木绿化率73.6%。
该县170万亩核桃林下广阔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最大优势所在,近年来,该县立足实际,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千方百计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面积250万亩。
从2013年开始,凤庆县以核桃林下魔芋种植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核桃林下魔芋种植、林下石斛、龙胆草、茯苓等经济作物种植等林下经济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林下经济建设8.5万亩。
今年,凤庆县获得国家林业局“2014至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认定。
合理布局 注重立体循环经济
“结合人多地少的实际,我县在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林下立体循环经济上做了一些探索,以林为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科学利用林地的资源,适度、适量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凤庆县副县长张发云告诉记者,该县结合适宜重点发展的林下种植业,并根据现有核桃等经济林的分布情况来合理布局林下产业,重点发展魔芋、石斛、龙胆草、重楼、金银花等林下种植业。
“专业村加工企业(点)年内收购加工100吨鲜魔芋,县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鼓励加工企业(点)进行魔芋深加工,每生产100吨魔芋粉,县政府给予10万元奖励,生产300吨魔芋粉以上,在原奖励的基础上追加奖励10万元。”张发云介绍,该县在种植、加工等环节都建立了相关奖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农户发展魔芋、重楼等林下产业,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下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植的新模式。在发展中对发展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技术等进行培训;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和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换步伐。
“我县林下产业重点分布在以核桃等经济林下空间为主的林地,通过林下种植,实现林地立体化发展,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县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又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林下空间。”凤庆县林业局局长肖红翔介绍,该县适合发展的林下产业主要有林药、林菜、林菌等,林药有龙胆草、铁皮石斛、重楼、松茯苓、续断等,林菜有魔芋、树头菜等,林菌有木耳、茶树菇、香菇、姬松茸等。目前该县13个乡镇均有林下产业发展,林下产业发展面积已达36586亩,其中魔芋面积已经超过10991亩,石斛361亩,龙胆草24465亩,重楼386亩,其他383亩。
扶持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位于凤庆县滇红生态产业园区的凤庆磊鑫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县的魔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这里加工的魔芋全部来自附近的村寨,加工成魔芋精粉后将销往四川、河北等地。“以前只种核桃,核桃林地空着,现在套种了魔芋。”公司总经理杨正先说。
杨正先是勐佑镇界牌村村民,2009年,他开始在核桃林中试种魔芋并取得成功。2012年,大规模发展魔芋种植,并带领64户村民成立了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把种植户发展到了其他乡镇,在此基础上,2013年杨正先注册成立了公司。目前公司成为凤庆县唯一一家从事魔芋初、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一直以来,凤庆县从事魔芋加工人数甚多,年加工鲜芋量在500吨以上的小型加工厂有50多户,该县高度重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全县从事魔芋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共有6个。
同时,为使全县林业产业发展学有样板、比有标杆,进一步探索魔芋等林下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该县还建设“林下魔芋种植精品示范园”,建设面积1000亩,目前示范园建设基本完成。
秋收时节,走进凤庆县万宝核桃种植农业合作社,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剥核桃,合作社负责人王洪军一会儿验收刚从乡镇合作社运来的核桃,一会儿又到烘烤车间查看核桃烘烤情况。王洪军从1985年开始学着做核桃生意,通过自己收购、自己烘烤、自己找销路,如今小有名气的核桃加工企业,每年收购临沧8县(区)1000多吨核桃。
凤庆县积极引进企业落户凤庆发展林下产业,并重点对规模化、企业化、大户等发展林下产业进行扶持。通过依托企业精深加工基地,林下产业发展正向规模化、订单化迈进。
积极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采集示范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创建,积极带动全县林农投身到林下经济建设中来,扶持有条件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林银合作 破解资金发展难题
“虽然一次性贷到了30万元,但不是一次性取出来,用时再去取,取了才算利息,用钱的时候周转得起来。林木权抵押贷款的好处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大寺乡大寺村大寨自然村的罗绍奇家有72.6亩核桃,通过调查审核,已经发放了《凤庆县核桃林木权证》,再经过凤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他家的相关资产评估后,按照评估资产的50%给予贷款,他家用60亩核桃林木权抵押,一次性贷到了30万元。
去年7月,凤庆县创新融资模式,启动了非林地上核桃林木权证确权发证和核桃林木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探索林农核桃林木权抵押贷款,帮助农户筹措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贷起来方便,也真正解决了我们在发展中的困难。”罗绍奇告诉记者,靠这30万元种上了30多亩坚果、30多亩魔芋,还买了一辆卡车跑起了运输。
“大寺乡在核桃林木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3个村就贷了1100多万元。”大寺乡人大主席何国培介绍,贷款试点户贷到款后,用于建房、做生意、发展产业等等,最重要的是贷款手续简化,林改后给农民发放的林权证则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的抵押问题。今年,大寺乡11个村将完成核桃林木权抵押贷款工作。
“凤庆县联社一方面采用单独林权抵押,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担保的方式为林农、林企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融资空间。” 凤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龚明强说,凤庆县联社制定了相关抵押贷款办法,改进了信贷服务模式,同时强化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督促指导。截至目前,该信用联社与凤庆县林业局创新开办核桃林木权证抵押贷款182笔,金额1805万元。
“经济林木抵押贷款,是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是把一次性的大笔支出平分在未来,就是帮助农民理财。”龚明强说,过去群众单笔贷款最多为10万元,如今授信额度提高,群众个人单笔贷款最高达30万元。
“今后重点在新家建设、精准扶贫、林下产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力争今年底突破贷款3000万。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贷款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帮手。不断优化信贷产品,规范流程、简化程序,实现农户好贷款、贷得了大额款,让有核桃树、信用好的农户贷款就像到信用社取钱一样方便。”龚明强告诉记者。
(记者 谢进 李春林 文/图)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