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派出所:社区“快警务”机制筑牢治安防控网
“警情3分钟处置、警务3分钟受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这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大观楼派出所为提升社会面动态治安管控能力,创新推出的“多维快警务”治安防控新模式,此举确保了辖区群众“警情上报、警务办理、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自2015年10月推行至今,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65起,调处成功率超过90%,与此同时刑事、治安警情也大幅下降,获辖区群众点赞。
警情3分钟处置速度就是安全感
大观楼派出所为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快速反应能力,抽调熟悉辖区情况的2名民警、10名警辅人员,配备摩托车、电瓶车组成快反特勤分队,分配到移动警务亭、警务室、综治服务站进行定点守卫;依托警务亭、警务室以500米直径合理布建视频监控,对重点路段、要道口和发案重点区域实行5分钟巡查制;他们还结合街面“两抢、拎包、扒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特点,建立了“防控微信圈”,一旦发生警情,勤务指挥室及时将嫌疑人相关信息及线索第一时间推送至“防控微信圈”,由街面防控警力实时跟踪、准确定位,直线距离最近的快反特勤分队确保3分钟内先期处警,构建起了3分钟快速处置警务圈。
1月26日,社区治安志愿者段大爷在开展义务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正在盗窃电动车后,将相关情况发至“防控微信圈”,该所指挥室获悉后,在及时调取案发地监控录像,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同时,对距离最近的巡逻民警发出指令,不到5分钟就将嫌疑人李某抓获。
警务3分钟受理贴心服务更暖心
“快了,方便了”。2月5日10点,家住碧鸡名城小区的王先生来到澄碧巷的便民服务中心开一份户籍证明,在出示身份证后,民警用摄像头给他拍了照,仅用1分多钟,就拿到了户籍证明。这让王先生很感慨,说出了前面的话。在派出所未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前,办同样的事至少需要半天。
大观楼派出所为让辖区群众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服务,根据辖区新、旧小区分布和治安情况,将辖区划分出4个中心点,依托现有警务资源设立2个警务室和2个24小时移动警务亭,实现在辖区任何地点与警务室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警务亭内安装公安网专用电脑,由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强的民警驻守,为辖区群众提供户籍办理、网上查询、预约、纠纷调解、警情上报等20余项服务的同时,还配备地图、电话、急救药品、雨衣、开水等,构建起了服务辖区群众3分钟快速警务圈。
同时,派出所还在辖区中心位置建立综治服务站,由专职社区民警担任站长,设置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联席会议室、集中办公四个功能区,将身份证办理、居住证申请、治安调解等公安日常工作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真正做到一次告知、一道程序、快速办理。
纠纷及时化解辖区群众更和谐
为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案事件发生,大观楼派出所推出了重点部位联合管控、日常走访、案件回访排查四大机制。以社区民警为主导,对矛盾纠纷高发的重点部位不断开展排查,做到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处置、早稳控。实行辖区民警、治保主任、单位负责人联合稳控,还以“入户走访”、召开警民座谈会等形式,组织辖区民警、治保主任对辖区内矛盾纠纷不定期排查,对已办结案件及时进行回访,对未结、未破案件做到每月向受害人通报进展情况等,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构建起了社会治安防控多维圈。
2月26日,某小区10栋6楼的业主因装修与工人发生纠纷并引发撕扯。派出所接报后,值守警务亭民警不到3分钟就赶到现场,并实行“冷冻”调解法,让双方各自先冷静几分钟后,围绕情、理、法三方面就调查情况向双方当事人进行分析讲解。经1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各自的错误,及时制止了一起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治安事件。(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树华 通讯员 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