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五个抓手”科学推进文化旅游兴县
石屏县一直以来把旅游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来抓,结合区域文化、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社会现状等实际,通过抓实整村规划、民居建设、生态保护、旅游产业、文化传承“五个抓手”,有力推进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进程,形成了石屏县特有的旅游发展战略之路。
以整村规划为抓手,做美村庄。在乡村两级现有规划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和有特色为建设目标,制定整村规划。一是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的应有作用,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听取意见,统筹规划,制定符合民意,紧扣实际的村庄规划、产业规划。二是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认真落实挂钩包保帮扶措施,为村组做专项帮扶规划、出主意、想办法。三是住建、水利、旅游部门重点帮扶,支持村庄整体规划工作,把规划这项工作做好,充分体现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四是扎实推进重点村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美丽家园”为抓手,建特民居。农村民居具有独有的特点,石屏县依托“美丽家园”建设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民居建设的力度和广度,建好建特农村民居。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做好村内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和广泛参与,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民居的主体作用。二是根据各村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水平、农民意愿和发展趋势等因素,对各村组进行分类指导,采取旧房改造提升、危房拆除重建、原址疏密扩容、规划建设新村、民居修缮保护五种模式实施“建特民居”,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村庄、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需要。三是注重利用村庄自然条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符合农村发展水平,体现地方特色、村庄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居,做到“一房一策”。
以生态保护为抓手,优化环境。石屏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坚持“夯实基础、转变意识、主动维护”的原则,不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力度。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卫生公厕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补助力度。二是加强对乡镇环境责任考核,继续开展以“播种绿色希望,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破坏生态坏境的违法行为,逐步形成农村垃圾定点回收、填埋、销毁的机制。三是建立“政府主导、乡镇牵头、村组协同、农民主体”的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形成村组的自我调整机制和自我更新能力。
以旅游产业为抓手,打造品牌。以“古城韵、花腰情、湿地缘”为旅游元素,充分挖掘村寨的特色元素和产业,围绕“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目标,打造旅游产业。一是以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州衙、名宅、府第、民居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为载体,打造有“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之誉的历史文化名村。二是充分利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异龙湖的自然景观,将异龙湖建成中国最南端高原湖泊湿地、周边村庄建成云南最美丽的村庄群落。三是以特色产业推动,依托上千年的井水点豆腐工艺,以及大杨梅、火龙果、蓝莓等名特优水果,打造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鱼米之乡”。四是以独具特色的“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民间艺术为依托,打造“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 五是充分利用“杨梅节”、“菌子节”、“德培好”等各种集会,向各地游客展示石屏的民族民间歌舞和民俗文化品牌。
以文化传承为抓手,弘扬民俗。充分挖掘优秀传统花腰彝文化,坚持“以民族歌舞为载体打造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依托发展旅游经济”的工作思路,将其巨大的文化存量激活成新的发展动力。一是在9个乡镇开办17个民族文化传承班,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二是探索艺术团体改革,整合了现有的花腰新娘艺术团、海菜腔艺术团等文艺演出队的资源,统一对外形象,更好的发挥宣传作用。三是南北山区四镇突显民族特色,打造以独一无二的花腰彝族为主的、亮点鲜明的、最原生态的民族村落。四是充分利用“杨梅节”、“菌子节”、“德培好”等各种集会,向各地游客展示石屏的民族民间歌舞和民俗文化。(石屏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