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套种玉米真好——镇康县南伞红岩智慧咖啡庄园见闻

04.11.2014  19:24

  如今,镇康县南伞红岩智慧咖啡庄园的山坡上、低谷里,层层梯田里参差的玉米和咖啡迎风招展,绿油油的咖啡长势喜人,青绿色的咖啡果挂满枝头,套种的玉米逐渐成熟正待采收。
  在红岩村沙坝田自然村,一大早,村民范朝红就赶往自家的地里打理,看着这些颗粒饱满、壮实的玉米,满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天我可是忙坏了,又要采收玉米又要打理咖啡,两样都不能耽误。”见笔者来访,他边忙边说。
  范朝红的“不能耽误”,说明今年收成好,村民忙得踏实。“咖啡今年才初挂果,收入大概5、6百元,玉米亩产收入也有7百多元,一亩地就是1300元左右。”范朝红说道。
  2012年,南伞镇被列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乡(镇),重点打造以红岩村坝子队为核心的南伞红岩智慧咖啡庄园示范基地。针对农业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乡(镇)为契机,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咖啡产业。
  成立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咖啡产业种植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钩咖啡庄园示范基地、镇班子成员分别分片区挂钩各村寨的领导挂钩责任制,积极与后谷咖啡公司协调联系沟通,严格把关种苗品种质量,为种植农户提供合格种苗,健全种苗质量跟踪制度。依托后谷咖啡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由后谷咖啡公司技术员实行跟班作业,对咖啡产业基地建设各阶段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实行成活率挂钩责任机制,确保规范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精心组织抚育管护,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有效益,确保苗木成活。由镇领导班子牵头组织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咖啡产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制定出台南伞镇《咖啡庄园咖啡种植激励机制》,激励村民大力发展咖啡产业。
  也就是在这一年,范朝红作为村里的党员和发展产业积极分子,将自家的10亩荒地全种上了咖啡。又在2013年,为弥补咖啡初挂果效益低的情况,镇党委和政府紧扣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思路,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高效特色农业,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咖啡未来发展前景,利用自然区位优势,通过认真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因地制宜,在南伞红岩智慧咖啡庄园试行咖啡地套种玉米新模式。
  “咖啡地套种玉米真好,两种(咖啡、玉米)一起管护,玉米遮阴效果好,而且两种产量都能提高,实现双丰收。”说起套种的好,范朝红便滔滔不绝。
  据红岩村支书雷光锋介绍,目前,全村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60亩,今年初挂果大概在2000亩左右,按照每亩5、6百元产值计算,2000亩咖啡收入预计120万元左右;套种玉米1500亩,按照每亩7百元产值计算,1500亩咖啡收入预计105万元左右。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明年计划新种植600多亩。
  咖啡不仅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就绿化荒山荒坡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挥出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今,咖啡地套种玉米模式已成为红岩智慧咖啡庄园发展咖啡产业的新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可以使咖啡和玉米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咖啡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进一步提升咖啡的品质,助农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