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文明——全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20.01.2017  03:31

天蓝、地绿、水清,绿色是彩云之南最亮丽的一抹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我省各级环保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在提档升级、强化示范上下功夫,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创建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近日,省环保厅主办的“生态文明走边疆·看环保”活动,组织业内专家、媒体走进生态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深入边疆的村村寨寨,切实感受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展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给边疆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深入探索 建生态和谐美家园

生态环境优良是西双版纳州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大的比较优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确立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发展路径,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调整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发展的轨道,形成了级级重点抓、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的生态创建工作格局。目前,全州31个乡镇中,已有26个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县市创建国家生态县(市)工作已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

隆冬时节,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的曼景檬村依然一派绿意盎然,省环保厅举办的“走边疆看环保”活动深入到曼景檬村。

在位于村头的氧化塘种植了芦苇、荷花等绿色植物,成群的鸭子在一旁嬉戏,仿佛一处天然湿地。每天村民们家中流出的污水经管道排放到氧化塘中,经过自然净化处理后排放。

房前屋后每天打扫一次,生活垃圾装进垃圾箱,每周定期组织全村打扫1次卫生……这些已成为当地村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过去村民们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乱扔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今道路硬化了,庭院整洁了,轿车、摩托车也开进了村庄,曾经的脏乱差被如今的美家园所取代。”村民小组长罗三说。

生态保护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勐海县环保局局长赛勐表示,勐海县立足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群众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齐抓共管的保护路子。

勐海县境内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即: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面积为7870公顷;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勐海片区保护区面积为15560公顷,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勐海保护区面积23457公顷和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8315.73公顷,境内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5202.73公顷。保护区内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混农林业发展模式”合作项目,在保护区内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混农林业示范,开展了“共管”活动的大胆尝试。2007年起开始实施了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共管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包括建立共管组织,成立共管委员会,聘请协调员,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分析和研究社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制定共管章程,确立责、权、利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与村民共同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和实施具体项目。通过建立“社区共管”模式,推行参与性资源管理,缓解社区对资源保护的压力,促进周边村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实现了农民自发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沿着美丽的傣家竹楼一路延伸,两旁太阳能路灯、垃圾箱、污水处理系统一应俱全。漫步在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委会曼峦嘎村小组,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沉醉。

近年来,得益于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治理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勐罕镇的各个寨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6月5日,勐罕镇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殊荣。

在曼峦嘎村头,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村民们建起了一座生态湿地工程,通过实施居民庭院雨污分流、村落污水排水、村落污水处理、村落垃圾收集清运4项整治工程,全过程做好污染控制。为发挥工程最大效益,该项目土建工程尽可能地保持了绿树掩映、花果飘香的生态景观,远远望去,呈现于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和美的生态画面。

打造生态文明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寨里的村民有了自豪感和幸福感。”勐罕镇镇长岩罕温说,如今,在绿色美丽家园中享受到“绿色福利”的群众,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去建设、美化家园,爱护家园。

和谐共赢绿色发展致富群众

绿荫苍翠、群山环抱的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景区不分季节,总是游人如织。进入景区,两旁各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基诺山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位于基诺山景区内,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村民们日益过上了好日子。周叶是巴坡村小组的一名基诺族妇女,景区开放以来,她就在村道上摆起了摊点向游客售卖特色工艺品、基诺烟等物品。由于摊位所处的位置不错,周叶的生意一直都不错,平均每个月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周叶的爱人、女儿、女婿都在景区工作,每月每人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茶叶、橡胶等收入,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远超10万元。在巴坡村,很多村民像周叶家一样,乘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奔上了小康路。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让农民得到实惠,而且点燃、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过去刀耕火种,村民们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如今依托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让老百姓富了起来,大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巴坡村村小组长大切布鲁说。2015年,基诺山基诺族乡巴亚村接待游客56万人。

随着农民群众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养成,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态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大幅增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基诺山基诺族乡党委副书记谢艳介绍。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着眼长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整体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基诺山基诺族乡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清洁整治建设规划,把美化家园活动与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紧密结合,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实现乡村清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村民们在保护环境中持续受益。

勐腊县勐捧镇勐捧村委会景代迈村小组,共有60多户傣族居民,每家房前屋后的庭院里都种植珍贵药材石斛、蔬菜、木瓜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依托绿色产业的发展,村民们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生态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的当地群众,逐渐由被动保护环境,变成积极主动保护环境,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生态红利,真正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赢。”据勐捧镇党委书记叶风华说。

西双版纳州生态创建工作中的探索,是全省生态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的一个缩影。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实践中,我省各地正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互利双赢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结出硕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难言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谈不上高质量的发展。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为建设美丽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坚持严格标准,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坚持把生态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常抓不懈,严格按照申报管理规定、建设指标、工作程序,全面展开创建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的11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已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县,430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昆明市石林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已于今年7月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西双版纳州通过国家生态州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

放眼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作为我省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的“第一梯队”,西双版纳州、昆明市已基本完成了生态村、生态乡镇等细胞工程的创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州市和生态县。大理州、保山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德宏州、楚雄州、普洱市、昭通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西双版纳州连续3年从生态转移支付中给全州每个乡镇补助200万元用于生态创建工作;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对创建获得命名的乡镇进行奖励,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奖励50万元、国家级生态乡镇奖励100万元;保山市对创建获得命名的县(市、区)、乡镇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给以支持;红河州加大对生态创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部分县市到石林县现场观摩学习生态创建工作;迪庆州根据自身创建工作基础薄弱的特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整州推动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临沧市在推动“洁净临沧”行动的基础上,全市创建工作整体推动;怒江州注重抓好生态创建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子……

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呈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对强化区域的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以“八大体系”为指导 深入推进新一轮创建

十三五”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期,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期,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纪华介绍,2016年省环保厅出台《关于构建环境保护工作“八大体系”的实施意见》,强调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以环境监管执法为抓手,着力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完善环境法规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围绕自然保护体系建设目标,“八大体系”提出,整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绿色系列创建,以“三创”为抓手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守护好国家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着眼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张纪华表示,当前,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新一轮创建活动的机遇和挑战,各级相关部门须抓住机遇,以环境保护工作“八大体系”为指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跨越发展,争取最早获得国家命名,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据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工作将着力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全力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我省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指标体系要求,于2017年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指标体系的修订,逐步实现由生态建设示范区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过渡。另一方面,在强化基础工作的同时,我省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典型示范引路。根据环保部的总体安排,截至2020年将在全国命名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省的“一州四县”:西双版纳州和石林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已经完成了国家生态州县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待环保部公告命名。目前,省级生态文明县中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县规划的还有大理市和华宁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与环保部沟通联系,积极推动这两个县市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全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工作。胡晓蓉 谭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