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补短板 中国马拉松品牌提升的必由之路

17.11.2015  19:16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体育专电 在人们的印象中,马拉松是一项争分夺秒,以快制胜的运动。但是15日结束的2015高淳国际马拉松赛却把“曼跑慢城”作为比赛的主题,八小时的“超长”关门时间让入门级的参赛跑友也能尽情享受比赛过程及赛道沿途的美景,不必担心因为速度过慢而被挡在完赛大门之外。

    之所以会在马拉松比赛中“快中求慢”,是因为位于南京市南端的高淳享有“国际慢城”的称号,“曼跑慢城”的主题正是为了契合高淳的地域特点。由于高淳区内的固城湖盛产螃蟹,为体现赛事地域特点,在全程马拉松选手的完赛奖品包中还专门配备了一对大闸蟹,成为很多跑友赛后在朋友圈中“炫耀”的重点。

    像高淳马拉松一样,如今国内的很多跑步赛事都在绞尽脑汁打造自身赛事的品牌特点和地域特色。近年来国内的跑步比赛遍地开花,仅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在案的官方赛事今年全年预计就要达到130场左右,而在去年这个数字是51场。可以说2015年的中国不仅平均每个周末都有两场以上的马拉松进行,并且平均每个周末就会有一场全新的赛事诞生。在10月18日当天就有11场官方注册赛事同时进行,如果不能以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制胜,一些新兴比赛是很难从众多的赛事中脱颖而出的。

    所以在2015年的中国马拉松赛历上出现了很多新兴而新鲜的跑步赛事。比如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比如上海浦东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比如酒泉国际戈壁超级马拉松……

    在众多马拉松努力突出特色的同时,一些相邻区域的赛事还开始谋划“组团”创品牌。据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彤介绍,体育局今年提出在整合现有赛事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浙江上海等相邻区域共同打造环太湖马拉松系列赛的理念,2016年预计将有8场跑步赛事共同扛起环太湖马拉松系列赛的大旗。

    “我们提倡大家把比赛办出特色来,鼓励根据城市文化和城市跑步者的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赛事品牌,赛道设计也要体现城市特点,跑步赛事甚至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寻找各自的亮点,”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

    说到树品牌创特色,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和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已经在国内赛事中走在了最前面,并且达到了世界水准——这四项赛事目前都是国际田联认证的金标路跑赛事,并且都已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并为众多网友所认同。

    这其中,扬州半程马拉松打的是“文化牌”,以鉴真冠名取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不畏艰险、六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坚持精神,与马拉松永不放弃的精神深度契合。赛道安排囊括扬州的人文自然景观精华,体现了“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口号,并且每年相对固定的比赛时间也让跑友们在比赛之余近距离感受“烟花三月”扬州的美丽景色和文化风韵。

    北京马拉松走的是“尊贵范儿”。创立于1981年的北马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马拉松赛事,在国内跑友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年北马在项目设置上仅设全程马拉松,成为国内首个进入“纯全马时代”的赛事,作为“带头大哥”的霸气尽显无疑。

    创立于2003年的厦门马拉松始终注重赛事成绩的提升,几乎每年比赛都能见证新的赛会纪录的诞生。2015年获得厦马女子冠军的埃塞俄比亚选手玛·迪巴巴在随后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获得女子马拉松金牌,她在厦马创造的2小时19分52秒的最新女子赛会纪录在今年排名世界第二,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厦马冠军成绩的含金量。

    黄浦江畔的上海马拉松则是以赛事服务水平取胜。用上马运营方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的话来说:“以前我们只重视赛事本身,但是现在我们希望用马拉松来表达一座城市的诚意。”这种“诚意”不仅体现在言语上,也体现在赛事组织过程中的很多微小但至关重要的细节上,比如今年的上马就特别成立了医疗护跑团分时段、分路段进入赛道,进行流动的赛道医疗观察,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跑友们在每一个赛段都能得到医疗保障的覆盖。

    不过在王大卫看来,即使是这些在国内名号响当当的“金标赛事”与波士顿马拉松等国际顶尖赛事之间还是存在不小差距,因为“中国的马拉松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从总体发展来讲,我们的马拉松文化、竞赛组织手段、营销、产业化运营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王大卫认为,要想真正让中国的赛事品牌向国际一流靠拢,就必须要在全面发展上做文章,单纯提升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赛事组织,竞赛成绩、赛事服务、文化沉淀等方方面面都不留短板。(记者吴俊宽 刘旸 朱翃)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