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家三口中国通
流利的中文,专注的神情。只听说话,让你无法相信这是一位年过五旬银白卷发的土生土长的印度人。
53岁的古玛尔先生是一位"中国通",不仅可以毫无障碍地进行全程中文交流,还十分了解中国人文历史。
对于古玛尔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中国朋友也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通”。在他心里,中印两国国民就像邻居一样,需要相亲相爱,相互帮助。
古玛尔到过中国很多城市,其中包括昆明,“我本来想在昆明买房子,但是价格太高了。”
最早学习中文,古玛尔先生完全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我们在印度上大学选修课,因为其他选修课都修满了,所以我就选了中文。”当时选中文课程的仅有4人,“我们老师说让我一直学。”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门当初并不在意的选修课竟然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
1988年,作为首批印度公派留学生,古玛尔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这是中国最好的语言学校。”时隔27年,提到自己的母校,古玛尔仍然十分自豪。
他还分享了自己学习语言的诀窍,“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如果想学习中文,就每天看天气预报,并且跟着说。因为天气预报发音标准,语速较慢,而且每天讲的都是一样的内容。”古玛尔坚持了6个月,中文水平大增。
更幸运的是,因为中国,古玛尔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当时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里,还有一个不同校的女学生,她被派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后来成了我的妻子。”古玛尔的妻子如今在德里大学教书,同样能说中文,而且是研究印度研究东亚问题和中印关系的专家。
古玛尔希望能将家庭的中国元素传承下去,他和妻子在儿子高中毕业后,建议儿子到中国读大学,“原来我们很希望他能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但是要用中文考试,最后就选择了台湾交通大学,因为可以用英语考试。”
古玛尔的儿子今年即将毕业,目前打算从事中印贸易,让更多印度产品走向中国。
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古玛尔因为工作需要走访过中国不少城市,在每座城市的不同感受让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了深刻了解,现在他更大的理想是把印度和中国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如今,作为印度中华旅游机构的负责人,古玛尔与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每年都要多次往返北京、广州、上海、昆明的办事处处理他的旅游生意。
在他看来,旅游可以促进跨区域、跨国界、跨洲的政治认同、政策融合、设施互通、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融。
"我最近考察了一带一路的沿线5个国家,准备开辟一条丝路文化旅游线路。"而他也对这条即将开辟的线路充满了信心。
全媒体记者 连惠玲 王雪飞 杨之辉 祖红兵 张彤 发自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