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拟划定五个鸟类重点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滇池湿地的增加,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一些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又重新出现。目前,滇池的鸟类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区域?昨天,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锋表示,随着滇池湖滨带生态状况逐年改善,滇池鸟类从2012年前调查记录的96种,上升到2014年底记录的138种,增加了42种。其中,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鸟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生态研究所和昆明市鸟协根据滇池鸟类分布的特点,建议把东大河湿地、福保湿地、草海、芦柴湾、呈贡湿地等5个区域划定为滇池鸟类重点保护区,并对其进行重点保护。
新增42种鸟类
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据介绍,为了摸清滇池湖滨水生态变化情况,2014年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滇池湖滨带生态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
早在2012年前,就曾对分布在滇池周边的鸟类做过系统调查,当年滇池湖滨共记录鸟类96种,常见鸟类优势种有9种。近年来,随着湖滨湿地的恢复,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鸟类物种数量特别是水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14年共记录鸟类138种,短短2年时间就增加了42种,其中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它们是黑翅鸢、黑鸢、普通鵟、红隼、游隼、草鸮和彩鹮。
半个世纪以来,滇池鸟类随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变经历了一个种类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过程。上世纪60、70年代是水禽种类较丰富的时期,在这期间共记录到40种水禽。从80年代开始,滇池水禽的种类明显减少,80年代、90年代和最近10年来水禽种类均在30种左右,而最近10年记录到水禽58种。
2011—2013年
记录到12种云南新记录水禽
上世纪后半期是昆明鸟类减少得最多、数量最少的时期。环境破坏、污染和人为捕杀等因素是导致鸟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到了2001—2013年,是昆明鸟类种类最多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滇池湿地恢复、文明程度提高等因素所致。
“十一五”以来,滇池综合治理的力度不断增强,滇池环湖公路内侧进行了“四退三还”工程,加速了生态湿地建设,统筹推进了城乡绿化建设,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滇池面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滇池周边多个人工湿地的建成都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为滇池湿地供养更多的鸟类提供了保障。
此外,气候变暖、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近年来鸟类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滇池周边不断地发现过去从未记录过的一些物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记录鸟类。2011年—2013年间滇池周边记录到钳嘴鹳、彩鹮、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斑尾塍鹬、黑腹滨鹬、小滨鹬、中杓鹬、反嘴鹬、三趾鸥、白翅浮鸥等12种云南新记录水禽。
新闻延展
滇池现存23种鱼类
有5种为土著鱼
据介绍, 经过调查,目前滇池现存鱼类有23种,主要为外来鱼类,但仍然现存5种土著鱼类,即:鲫鱼、泥鳅、侧纹云南鳅、银白鱼、滇池金线鲃。其中银白鱼被IUCN红色目录定为濒危级(EN)物种,说明其能够在滇池水质条件下正常生长,但数量较少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种群。滇池金线鲃也是目前通过人工投放能够适应滇池水质的土著物种之一。
此外,水生植物的调查显示,目前滇池湖滨共记录的维管束植物有约290种。水生植物全湖以篦齿眼子菜、穗状狐尾藻、芦苇和中山杉为优势种。近几年来,在水质逐渐稳定、干扰减小的大环境下,通过水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人工帮助,芦苇群落、假稻+雀稗群落等挺水植物群落得到大面积恢复,70年代曾经报道消失的轮藻群落、微齿眼子菜群落,目前在滇池南部湖湾仍然有一定面积的存在。原来的滇池一景——海菜花也在人工引种的情况下得到一定恢复和保护。
何锋表示,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滇池生态研究所提出了将滇池鸟类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鱼类产卵场及土著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这些保护区域的划定,将为保护和恢复滇池生物多样性,提高滇池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重要的作用。鱼类的重点保护区则主要集中在滇池中的七个湖湾,包括晋宁县太史湾、北山湾、鸽子湾,呈贡区乌龙湾,西山区芦柴湾、西华湾、晖湾等,常年封湖禁渔,以保护鱼类资源。(都市时报记者 张小燕)
编辑:沈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