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拟划定五个鸟类重点保护区

16.01.2015  09:46

  近年来,随着滇池湿地的增加,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一些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又重新出现。目前,滇池的鸟类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区域?昨天,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锋表示,随着滇池湖滨带生态状况逐年改善,滇池鸟类从2012年前调查记录的96种,上升到2014年底记录的138种,增加了42种。其中,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鸟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生态研究所和昆明市鸟协根据滇池鸟类分布的特点,建议把东大河湿地、福保湿地、草海、芦柴湾、呈贡湿地等5个区域划定为滇池鸟类重点保护区,并对其进行重点保护。

   新增42种鸟类

   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据介绍,为了摸清滇池湖滨水生态变化情况,2014年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滇池湖滨带生态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

  早在2012年前,就曾对分布在滇池周边的鸟类做过系统调查,当年滇池湖滨共记录鸟类96种,常见鸟类优势种有9种。近年来,随着湖滨湿地的恢复,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鸟类物种数量特别是水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14年共记录鸟类138种,短短2年时间就增加了42种,其中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它们是黑翅鸢、黑鸢、普通鵟、红隼、游隼、草鸮和彩鹮。

  半个世纪以来,滇池鸟类随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变经历了一个种类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过程。上世纪60、70年代是水禽种类较丰富的时期,在这期间共记录到40种水禽。从80年代开始,滇池水禽的种类明显减少,80年代、90年代和最近10年来水禽种类均在30种左右,而最近10年记录到水禽58种。

   2011—2013年

   记录到12种云南新记录水禽

  上世纪后半期是昆明鸟类减少得最多、数量最少的时期。环境破坏、污染和人为捕杀等因素是导致鸟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到了2001—2013年,是昆明鸟类种类最多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滇池湿地恢复、文明程度提高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