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再获阶段性成效

01.11.2017  09:15
 

10月份,透明度升高至1.9米,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全湖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

 

本报讯(记者 黑毅鹤) 记者从10月30日召开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经全州上下的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稳水质、控蓝藻”目标获得阶段性成效:洱海水质稳中向好,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植物恢复生长较好,蓝藻聚集程度、面积明显少于上年。

各项检测结果表明:今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6至10月为Ⅲ类。6月进入雨季后,全湖总氮、总磷、COD等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呈一定程度上升,但变化趋势处于近10年来波动范围。9月份,透明度回升,COD下降,总氮、总磷增幅趋缓。10月份,除总氮、藻类细胞数还略高于去年同期和上个月外,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均呈下降,透明度升高至1.9米,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COD下降至Ⅱ类水质范围。湖内水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主要湖湾水生植物恢复生长较好,全湖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面积比4月份增加4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近岸水体感观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湖面局部水域蓝藻聚集情况出现时间比上年推迟了3个月,藻类结构发生了变化,蓝藻聚集程度、面积明显少于上年。

目前,各级各部门正全力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项目,争取提前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十三五”规划110个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7项,抓紧推进68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35项,累计完成投资89.79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45.02%,其中2017年完成投资47.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5.72%。为进一步稳定水质、防控规模化水华发生,我州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措施,先后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大行动,强化污水管网溢流整治,提速加快截污治污减污项目建设,制定了蓝藻防控应急预案,加强了监测巡查预警,增配了设施设备和人员,及时启动除藻控藻各项措施,确保“抓早灭小”,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