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强调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财政资金将更多支持
新世纪以来,连续11个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2亿亩(6347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7亿亩(2711万公顷),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亿亩(1427万公顷),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2%。
李国英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力争到2020年,将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具体措施上,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国434处大型灌区和2157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一批节水型新灌区。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合理形成机制,以此形成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绩效考核和经济调节倒逼机制。
探索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实现途径,鼓励和引导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者成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通过完善价格、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节水灌溉。探索建立节水灌溉节约水量使用权交易和政府回购机制。
“很显然,要搞节水灌溉工程,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肯定是要增加造价和投资的。”李国英说,“因此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财政资金要给予高效节水灌溉更多的支持。”
目前,对于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中部60%,东部地区30%,同时要求地方财政补助剩余的部分,农民只承担适量的投劳。
李国英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来建立农业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而且要建立和它相配套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再加上政府财政资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和支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