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或将倒逼银行业改革

24.06.2015  17:25

  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全部获批开业,第二批的申请已露出端倪。民营银行的出现不仅能够缓解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打破传统银行业的垄断局面

  5月27日,随着浙江网商银行获得开业批复,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全部获批开业。

  “民营银行获批开业之后,在未来的发展环境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及倒逼传统银行业的改革与转型,或将是未来民营银行的主要任务。”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

  首批民营银行的批复刚刚落下帷幕,第二批的申请已露出端倪。

  6月初,宝新能源、塔牌集团、超华科技三家广东区域的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拟联手组建注册资本为20亿元的广东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首批试点的获批与第二批的申办仅相差一周,企业的热情可见一斑——尽管首批试点的几家民营银行并未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银行业内外的激烈竞争、监管中尚未完善的空白、新产品推广的缓慢……民营银行的试点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尽管民营银行的试点之路步履蹒跚,但在郭施亮看来,民营银行所承担的重任不容忽视。

  “民营银行的出现不仅能够缓解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打破传统银行业的垄断局面。同时,还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改革进程。”郭施亮认为。

  首批试点银行各有特色

  随着民间商业银行的放开,更多的民间企业希望在丰厚的银行业利润市场分一杯羹。

  银监会2015年一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436亿元,同比增长3.73%。

  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全部获批开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地点选择上来看,已经设立的5家民营银行正处在中国最发达的三个经济圈上。其中,天津金城银行处在京津冀经济圈,经济实力最强的长三角经济圈云集了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3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则位于民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总体来看,5家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小微企业及个人业务。

  与传统银行定位不同,民营银行自成立起就走上了差异化之路。正如网商银行掌门人俞胜法所说“我们永远不会去碰那20%的高价值客户群”,这显然有别于传统银行追逐高价值客户群的策略。

  “办民营银行的失败,不是说把银行办得关门了,而是办成了传统的一般银行,民营银行要避开大银行的‘地盘’,发挥民营资本的创新‘天赋’和市场敏感度,在错位竞争中才有优势。”天津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说。

  尽管5家民营银行都保持了一种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的“默契”,但业务模式却是各具特色。

  微众银行采用了“大存小贷”的模式,即“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华瑞银行采用了“特定区域存贷款”模式,即“限定业务范围、区域范围”。网商银行采用了“小存小贷”模式,即“限定存款上限,设定财富下限”。民商银行采用了“特定区域存贷款”模式,即“限定业务范围、区域范围”。金城银行则是“公存公贷”模式,即“只对法人不对个人”。

  承担两大任务

  在郭施亮看来,在未来的发展环境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及倒逼传统银行业的改革与转型,或将是民营银行未来的主要任务。

  一方面,民营银行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即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即使少部分企业能够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或者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是全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依然无法顺利通过上述渠道获取资金。

  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放贷给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上市公司,却不愿意冒着风险贷款给这一类中小企业。于是,银行大部分的资源被大型国企等优势型企业占据,而中小企业只能借助民间借贷渠道来获取高利率的资金。更有甚者,因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不甘忍受极高的贷款利率而遭遇破产。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产物,更好地专注于小微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就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渠道优势或者它独有的一些资源上的优势,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尽管只能很大程度上的缓解而非解决。”郭施亮认为。

  另一方面,倒逼传统银行业改革与转型。

  一直以来,传统银行业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取不为人知的暴利。其中,息差收入当属过去传统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悉,上市银行业息差收入占比全年收入高达80%以上。

  然而,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息差收入却逐渐收窄。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指出,2014年行业业绩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经济基本面、资金面、政策改革面短期内均看不到明显有利于行业的改善,同时还需要面对民营资本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在用户竞争和渠道方面,民营银行的发展必然会对传统银行造成影响。民营银行在线上用户的黏性优势,也会倒逼相关传统银行陷入瓶颈,也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机会。可能未来依靠于息差收入的竞争转变为一种以服务为竞争标的的竞争方式。”郭施亮告诉记者。

  发展不及预期

  但是,承担重任的民营银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新产品的快速推广还是参与企业的热潮,这种预期的效果均未出现。

  第一,具体产品的上线和推广上进展缓慢。

  以最先开业的微众银行为例,这家由腾讯作为最大股东的试点民营银行,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于1月4日发放第一笔贷款,但自此之后却鲜见其动作,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4个多月后的5月15日,微众银行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产品“微粒贷”才宣告上线。而据媒体报道,尽管新产品终于上线,但当前尚未大规模放开,只是在QQ白名单客户和内部员工中做测试,而高达18.25%的年利率也没有表现出此前备受期待的价格优势。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技术、功能、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所推出的新产品只能先针对一些白名单客户和内部员工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就无法在上线初期进行大规模的投放,这也成了压制民营银行放开去做的一个主要原因。”郭施亮说。

  第二,企业推进速度开始放缓。

  2014年8月,国星光电发布公告退出参与筹备了5个月的佛山民营银行。2015年3月,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退出云南沿边小微银行的筹建……在经历了一段争相参与申办的高潮之后,部分企业选择了退出。

  “无论民营还是国有银行,最重要的是增加利润控制风险。涉足民营银行的企业各自本就有稳定的盈利方式,而现在民营银行的盈利前景却并不明确,权衡之下这些企业的推进速度自然不如想象得那么快。”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

  对此,郭施亮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监管过严与环境劣势。

  第一,监管过严。我国对利率市场化,特别是民营银行的开放的程度仍然不够。在具体的一些监管细则里面,对民营银行在盈利、筹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规定过于严格,抑制了民营银行的创新,压制了盈利空间的释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认为,不宜过分强调民营银行的风险问题,也不宜因此而给民营银行施加比一般银行更强的监管限制,“监管也应注意保持平等性、公平性,对创新业务还应相对宽容”。

  第二,环境劣势。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尽管传统银行的垄断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对于初生阶段的民营银行而言,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不管是网点资源、吸储能力还是风控水平,都无法和国有商业银行比肩。

  “因此,提高民营银行自身的系统、技术、新产品对于线上用户群体的吸引力,是未来民营银行比较重要的发展环节。通过着重打造互联网用户的粘性,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度等工作,从而不断扩展民营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郭施亮说。

来源:法治周末